• 102阅读
  • 0回复

广开进贤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28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广开进贤之路
  邵景均
  选贤任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要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1991年8月,他在《总结经验,使用人才》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总的看,我们对使用人才的问题重视不够。我建议中央总结一下用人的问题,尊重人才,广开进贤之路。”今年“两会”期间,江泽民同志又强调“要广开进贤之路”。
  为什么总讲人才重要,却还是“重视不够”,还得大声疾呼“广开进贤之路”呢?其原因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一般地说,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三国时期的刘备对人才是高度重视并且能够“广开进贤之路”的。是什么力量使这位高贵的“刘皇叔”屈尊去请一个“山野村夫”呢?是“恢复汉室江山”的强烈事业心。假如他根本不想成就什么霸业,当然不会“求贤若渴”,更不会顶风冒雪三请诸葛。由于想成就一番事业,而只靠自己的力量又不够,所以需要请人才来“帮忙”。这就是古今中外重视人才、广开进贤之路的原始动因。由此反观当今极少数领导干部,他们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自然就不会重视人才,去积极地发现人才和正确地使用人才了。至于其中一些人为了保住既得利益,奉行“武大郎开店”政策,就更谈不上广开进贤之路了,他们甚至不惜压制和打击人才。这就告诉我们,讲重视人才、广开进贤之路,首先就要问一问、看一看,有权力使用人才的人是不是具有大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
  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是广开进贤之路的基础。我们共产党人既然做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立志为12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尽到责任,那么就没有理由不去重视人才的发现和使用。所以对于多数同志来讲,首先还是要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做起。必须看到,社会每前进一步,都需要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发挥中坚和“领头羊”的作用。“夫尚贤者,政之本也。”“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联系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情况确实像邓小平所讲的:“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情也搞不好。”因此,不能认为“谁干都一样”。必须把“进贤”当作搞好工作的前提条件来看待。所谓进贤,就是使那些真正优秀的领导人才进入合适的领导岗位,并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到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发现人才。在社会发展中能够发挥“领头羊”作用的人才总是少数,并且常常是“藏而不露”、“人才难得”。有的人用人之权在握,整天被求官者、买官者、伸手要官者前呼后拥,昏昏然、飘飘然。岂不知,绝大多数人才不在此列。寻找人才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看政绩,看“公认”,而不能在酒桌上、在自己家里、在“小圈子”内打转转。再次,进贤之路要宽广、畅通。人才在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吸纳人才也必须广开门路,使其畅通无阻。除了由组织挑选和推荐外,还应该鼓励人才自荐、群众推荐,通过建立健全选人机制,为所有人才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最后,要善于使用人才。对人才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一个“用”字上。正如邓小平指出的,现在有些地方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对人才选而不“用”,同样会贻误事业。应该看到,对人才的用与不用,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它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起用一个优秀的领导人才,会使许多人才受到鼓舞,进而“出山”大显身手;而错用一个坏人执掌大权,则会引出许多奸佞小人横行作孽,逼着忠良之士“归隐山林”。所以,“广开进贤之路”,必须从一个一个人才的发现和使用做起,而不能把它仅仅作为口号喊一喊就过去了。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各类人才,尤其需要德才兼备的领导人才。为此,应当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而使进贤之路更广、求贤之路更畅、任贤之路更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