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哈尔滨有条步行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4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化生活)
专栏:胜景探幽

  哈尔滨有条步行街
  修来荣
  在哈尔滨,有一条很有名气的街道,那就是位于道里区松花江边的中央大街。
  在这一条当年俄国人按照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样式修建的大街上,早已积满百年陈垢,除了那条方块石铺成的马路,人们已经难以看清它当年的模样,它变成了这个城市里一件地地道道的旧衣服。
  去年,有一天,一批心灵手巧的建设者来到这条街上,他们先是指指画画,接着就开始拆旧补新,量体裁剪,精心熨烫,把一条街打扮得面目一新。
  本来是一条车挤人塞的马路变成了步行街。
  顾名思义,在这条街上,只许人走,不许车行。
  在这一条整治一新的大街上,每一座高楼都装扮得格外鲜艳,每一家商店也都布置得分外亮丽。每到傍晚,古典的路灯和五颜六色的广告灯饰一齐点亮,整条大街就变成灯的峡谷,灯的高山。
  巧妙而又和谐,把繁华与绚丽集于一身,是这条步行街的建设特点之一。不论是哥特风格,还是俄罗斯风格的建筑,每一栋楼宇都放射着强烈的个性光彩。
  步行街给哈尔滨穿上了一件新衣。
  不,应当说步行街给哈尔滨披上了盛装。
  在一条没有车喧马闹的大街上走一走,人们的心里会有些什么样的感受?
  尽管整条大街都可步行,细心的人也许会注意到,还是有许多人走在两旁的人行道上,这大概是人们的习惯所致。但是,也有许多人就是要在马路中间大摇大摆地走上一走,那一定是对久存心底的车响心惊的一种逆反。
  走在这条街上,没有人随地吐痰,没有人乱扔杂物,没有人吵闹,甚至没有人大声喧哗。走进这条街,仿佛走进了一座展现历史百年沧桑的博物馆,人们脚下的方块石已经变成了猩红的地毯,一直铺满了通衢大道。
  走上这条街,就等于穿上了新衣服,于是乎走路要挺胸,举止要端庄。在这条街上,谁要稍有放肆和粗野,立刻就会招来批评和斥责,至少,人们会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他,那眼光里流露出的潜台词就是:“太没文化!”
  如此,我们也可以说,步行街不仅是一条可供人们购物、游览的街道,它已经变成一道城市风景,也变为城市里的一种文化。
  它似乎还要告诫人们,没有文化修养,就不要走进这条街!
  在这条街上,有花坛、绿地,有休闲椅,有摆满街头的冷饮桌,有悦耳的背景音乐,唯独听不见的是喇叭尖叫、发动机轰鸣……
  除却了车喧马闹,留给人们的只有恬静与悠闲。
  历史,就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进程。说起哈尔滨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老百姓们至今津津乐道的还是修建于五十年代的江畔公园(又称斯大林公园),还有修建于九十年代初的那条北环路。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也就是说,留名和留声,都有一种特定的价值。有许多人到处树碑,有许多人四下写匾,其实,为的就是这么一个名声。
  在这条步行街上,既找不到为谁树的碑,更找不到为谁写的匾。
  其实,在哈尔滨城市建设的历史上,已经树起一座碑,那就是这条给哈尔滨披上了盛装的步行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