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叶青的服装意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4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化生活)
专栏:服饰之旅

  叶青的服装意识
  付勇 郝秋君
  在当今中国服装界,有两大系统工程:名师工程和名牌工程。不少人通过兄弟杯、金剪奖或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博览会认识了一连串的服装设计师的名字。记住叶青(见上图),却是在服装市场里,因为他从不搞前卫的服装设计,六年来一直扎根为大众化消费层设计服装。
  自称“裁缝”出身的叶青毕业于北京一所服装中专,1992年成立服装设计社,以一系列绿色为主色调:线条简洁、明快大方的职业女套装赢得了以教师、银行职员、三资企业白领一族为代表的京城女性的青睐,由此奠定了“叶青”品牌服装的整体风格和基调。面对工薪阶层,为普通老百姓设计服装,叶青把自己的设计定位在不以新、奇、怪招徕消费者的好奇和评论,而以面料优质,设计大方新颖,价格合理取胜。
  叶青设计了两个服装品牌:工薪族女性的“叶青”和年轻一些、时尚一些的“都市丽影”,好比一对姊妹花:稳重干练的姐姐和青春活泼的妹妹。从刚刚结束的’98叶氏集团秋冬服装展示会上,两个品牌系列在延续了原有品位和色调的基础上,均结合国际流行趋势,在面料和色彩、版型上做了细部设计:大胆运用了夺目、耀眼的桃粉、酒红色,新派古典主义中性色系,或者凝重含蓄如沙砾般的大地色系,秋冬装以长及足踝的宽松长大衣和呈X型的贴身外套为主,高开衩曳地长裙如清泉一般倾泻而下,隐约可见丰富的肌理效果,带出女性袅袅而行的迷人风韵。
  对于服装设计,叶青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观点:不搞前卫设计,只做“塔基”那一块大市场(服装界把整个市场形象地划分成金字塔形的四个阶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高级时装、高级成衣、大众化成衣和一般消费品)。
  叶青说,现阶段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西方,迎合了世界的某种潮流,却没有迎合中国的服装消费市场。因为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时装市场,严格来说,只是一个成衣市场。而不少设计师争相设计中高档服装,争取高品位和高价位,“而整个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够形成这种消费呢?即使有,也不够这么多品牌和设计师瓜分”。
  作为全国五百家最大私营企业之一的当家人,叶青是1995年度的“世界青年企业家”,叶青服装被美中商贸总会评为设计金奖,“叶青”商标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叶青当选为中国服装协会女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在他的培养下,设计师姚斌、唐铭于1997年获得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兄弟杯”大赛银奖,1998年获中国服装设计最高奖“益鑫泰杯”金奖。但,叶青最感到自豪的地方是:在中国,用设计师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不论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叶青”品牌都领先。他总结其经验说,不做前卫服装设计,贴近大众需求,整体提高着装意识和品位。
  “一些中国服装设计师还没有把住中国服装市场的脉搏。在国外,服装设计已经经历了几百年,形成一种渊源。而中国人早把自己的马褂长袍给丢了,接受的都是西方的东西(服装设计理论和操作)。作为服装文化的发祥地,西方服装设计师从小生活在这种艺术的氛围中,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却没有,不泡在这种环境中怎么能干这些事情?”
  由于公司业务开拓,近来叶青常往返于中美两国。对于国内服装市场,他认为:其一,只有北京、上海、武汉搞女装设计有文化背景;其二,时装表演基本不看,务虚的东西太多;其三,中国服装为什么一直成绩不显著,因为学院派作用太大,而忽略了市场。叶青说,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师就是基石,培养设计师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叶青作品(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