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风起处听潮声——沛县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7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大风起处听潮声
  ——沛县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
  □王锋 周沛生 石常贤
  沛县是江苏最北部的农业大县,历史上以出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出身的皇帝刘邦而闻名于世。近年来,该县抓住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深度开发农业资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正在由农业大县走向农业强县。
  碧水黄沙可淘金
  5年来,沛县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农业资源的开发,根治了百里大沙河。在80年代还黄沙遮天、茅草飞漫的黄河故道,如今两岸10万亩优质红富士果园,一派葱茏,年产优质红富士苹果8000万公斤。开发利用了境内的1.5万亩煤矿塌陷地。沛县大地有百里煤海的美称,因开采煤炭而造成的大面积塌陷地,被陆续开发改造成精养鱼塘和浅水藕种植、鱼虾混养基地,年增效益4500万元,正是“挖走乌金捞白银,废地变成聚宝盆”。1996年,投入2500多万元对境内西南部3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彻底改造,1997年,又开始改造西北8个乡镇中低产田,解决了近7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达到了旱涝保收标准,两年来的生产效益表明,年亩增产100多公斤。该县还对境内10多万亩滩涂、低洼地实施挖塘抬田,推广稻田养殖。一系列开发改造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彻底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粮食种植模式,林业、果品、畜禽水产品养殖、蔬菜种植成为农业的新兴产业,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优质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实现了粮食面积压缩,粮食总产增长,农村多种经营大发展。
  科技春风凭借力
  广泛深入地推广农业新技术,已成为沛县农民醉心发展农业生产的实际措施,广大农民已经尝到了科学技术的胜利果实。连年来,沛县稳步实施以小麦精量播种、群体优质栽培,水稻抛秧、肥床旱育稀植,玉米的“一套两增”,棉花的“三膜”栽培为重点的农业十大技术工程,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良种化,以单产的新突破,实现了粮食总产的稳步增长。万亩小麦示范方工程,单产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10万亩红富士苹果基地,广泛推广了人工授粉、疏花疏果、套袋转果、配方施肥、全年修剪等新技术,果品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在全国水果质量评比中,仅红富士苹果一项,该县就连续五次夺冠,并包揽江苏省水果评比中前6名全部奖项。
  该县一手抓农业技术推广,一手抓农民科技教育和农技水平的提高。农科部门实行科技挂钩,全年坚持科技下乡。全县260多名农科人员,每年都带着技术和项目,分赴全县农村,以技术承包的形式,与农民结成科学种田联合体,促进了全县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该县还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县职教中心,并与南京林业大学联合开办了南林大沛县学院,每年可为当地培养上千名适用人才。
  抢占东风第一枝
  沛县依据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西部大沙河两岸建成了15万亩红富士苹果、酥梨生产基地,东部微山湖畔建成了8个乡镇连片的优质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养殖、浅水藕生产基地,中部市县公路和县乡公路两侧建成了包括3万栋日光能温室、10万亩大棚、6万亩特菜,总面积达55万亩的蔬菜生产基地;还在各乡镇建成了上百个鸡鸭牛羊兔及特种养殖在内的养殖基地。基地建设,使全县形成了多种特色经济规模化发展新优势。
  如何实现农副产品的就地增值,沛县人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该县杨屯镇稻米加工基地,有6个稻米加工专业村,不仅县内的稻谷几乎全部从这里加工成稻米销往外地,还源源收购了苏南的大量稻谷。龙固镇大立苇帘加工基地,本地芦苇已远远不能满足加工需要,芦苇来源已拓展到整个淮海经济区。仅加工销售农副产品,沛县就涌现了6个龙头企业。
  开拓市场,实现农副产品大流通,是沛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全县组成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农民经纪人队伍,遍布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有5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贸市场,还以全国唯一的县级身份加入全国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实现了“上网”卖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