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话风”也得改一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7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话风”也得改一改
  张黎洲
  干部不论职位高低,无论开会、调研,还是部署工作、同人谈心,都离不开讲话。讲话,可以说是干部的一种必备能力和基本工作方法,从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干部的素质、水平、作风,反映出干部有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毋庸讳言,目前有些干部素质不那么高,精神状态不那么好。“话风”不正,就是这种状况的反映。在某些干部包括担负相当责任的领导干部中,往往好讲官话、套话、老话、废话,从文件来到文件去,从“老几条”来到“老几条”去,讲的尽是原则性道理和程式化语言,味同嚼蜡,毫无生气,更乏新意。重要会议和正式场合,领导干部作报告应当准备个稿子,有些稿子还得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广泛征求意见,以示慎重和负责。可是,有些同志不管什么会议和场合,都不会自己讲话,也不敢讲自己的话,总是拿着准备好的稿子照念不误,没有解释,没有发挥,该现场说明和即席作答的则一带而过,甚至读起稿子来还结结巴巴,时有错漏。有的同志连开个小会,连讲几分钟话,也无法离开讲稿半步,万一没有讲稿,那只好不着边际地说几句“以不变应万变”的套话。干部千人一面是不可能的,讲话千篇一律就行了吗?当然不行。怪不得群众批评某些干部“吃的是‘小锅饭’,讲的是‘大锅话’”,还说,“‘大锅饭’正在打破,‘大锅话’却很盛行”。这些批评,值得深思。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手段,也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同人们的生活相伴随,对处理各种关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人人都要懂得怎样讲话,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各级干部来说,语言已不单是达意、处事、待人、接物的手段,还关系到能不能履行好宣传、教育、引导、协调的工作职责,能不能在进行谈判、交流、辩白、劝戒时做到泰然自若,因而更需要重视讲话,讲究讲话,善于讲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善于讲话是干部的必备能力、工作方法和重要素质。应当说,这些道理是干部都深知的。有不少领导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情况了如指掌。讲起话来,数据材料,信手拈来,综论分析,引人入胜,听他们讲话可谓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某些干部“话风”不正,不会自己讲话,不敢讲自己的话,主要还是个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素质的问题。一般而论,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学习不够。有些同志成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书报不沾边,文件只翻翻”。即便参加会议、学习,也往往不大用心,不肯动脑,不求甚解,完全用任务观点去对待。缺少思想武装和理论根基,肚皮里没有多少货色,嘴巴里能讲得出多少新话?要他们讲自己的话并有一定水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另一种是脱离实际。有些同志老是泡在“文山会海”、迎来送往里,很少投身到实践中、到基层去。难得作点调查研究,也是前呼后拥,蜻蜓点水,走“车”观花,名为沉到下头,其实仍在上头。对实际情况没有真切了解,对群众意见没有认真倾听,讲起话来又怎么可能有真知灼见呢?还有一种是心态欠佳。有些同志满足于当“收发室”和“传声筒”,什么都来个照抄照转不误,有自己的话也不敢随便讲。他们抱着一种“宁愿平淡,但求保险”的心态,言不离稿,讲话的观点、提法,都要在书本上、文件上、报刊上找到出处。这些同志的讲稿由班子代笔,连思想也由别人代劳,如此谨小慎微,还有多少当领导的气魄和个性呢?
  当然,强调少说“大锅话”,敢于讲自己的话,并非主张信口开河、胡言乱语。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作报告、发指示时,能够根据邓小平理论和中央精神,消化理解,联系实际,用自己的话来讲,既有上头精神,又有下头情况,还有贯彻措施,把理论与实际、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以求得更好的效果。这方面,邓小平同志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邓小平文选》的许多篇章,都是根据其讲话整理而成。邓小平同志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在提出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时,在分析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时,都不讲套话,很有新意,极具魅力。他的讲话,有理有据,有血有肉,深入浅出,纵横捭阖,很能教育人、说服人、打动人,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
  唐代李世民曾说过:“语言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的确,讲话至关紧要,讲好实属不易。可是,从大的方面说,“话风”是党风、学风、文风的表现;从个人方面说,“话风”又涉及干部的精神状态、履职能力、根本素质。因此,我们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振奋精神,刻苦学习,深入实际,“谈”必躬亲,下决心使“话风”有一个大的转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