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楼阁清癯类硕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8
第11版(大地周刊·作家文苑)
专栏:

  楼阁清癯类硕儒
  周而复
  天一阁是明代范钦在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所建。范钦(公元1506—1585),号东明,二十七岁中进士,做过湖广随州知州,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政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累官至兵部右侍郎。用现在职称来说,他最后当了副部长。
  范钦为人耿直,不畏权贵。任职工部员外郎时,他就敢于顶撞武定侯郭勋。郭勋,何许人也?是开国功臣五世嫡孙,又是皇亲国戚,权倾当朝,朝野之人无不畏惧。一个小小员外郎敢于顶撞红得发紫的“侯爷”,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了,终于受了廷杖之责,蒙受冤狱,范钦却不在乎。在袁州知府任内,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敢于得罪严世蕃。严世蕃者,是宰辅严嵩之子,也是一位炙手可热的权臣。范钦知道严氏父子在寻衅,嘉靖四十年,便告老还乡,住在宁波湖西。
  范钦一生酷爱书籍,每到一个地方,无不注意搜集公私刻本,着手辑录;无法购得者,就雇员抄录,经史百家之书,兼收并蓄,其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之诗文集以及历科试士录(即科举题名录),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除此之外,还汇集许多珍贵碑帖,刻印《范氏奇书》。著名的有北宋拓本《石鼓文》,可惜已佚。
  范钦藏书地方,原来叫“东明草堂”。告老回乡后,要使所藏的书能够永久保存,“于其宅东月湖深处,构楼六间,以为藏书之所”。书楼与住宅不相毗连,远离灶火。
  我和外交家韩念龙同志曾经参观天一阁,先登楼,是一大通间,用修长的书橱隔开,陪同参观的人,打开书橱给我们看,里面齐整整地放着书籍,上有标签注明。我们没有把书取出来看,走完楼上大通间,到了楼下,是六间书库,光线暗了下来,显得更加沉寂,彼此之间的呼吸几乎都可以清晰听到。六间书库分门别类陈列,井井有条。我在国内国外参观过不少图书馆和私人藏书楼,但没有见过这样藏书楼的结构布局。原来范钦为了保护藏书煞费苦心,根据《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说法,楼上一大通间,楼下六间,用以象征“天一地六”,取以水制火之义,因此,把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可以看出范钦对防火高度重视。
  天一阁藏有明刻版片数百块,这对研究我国雕版印刷史是最珍贵的实物和例证。
  藏书楼前,有天一池,碧水粼粼,草木葱葱,这不是一般仿制江南风景名园,倘藏书楼意外发生火患,可以就近引水灭火。
  为了保护书籍不发生意外,范钦和他的后人还订了一些严格的规章制度,主要是“烟酒火烛,不许登楼”,其他禁约如:
  ……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房者,罚不得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远摈逐,不得与祭。
  在封建社会,祭祀祖宗是大典,凡不能参加者,目为不孝子孙,是奇耻大辱。范钦他们立下的禁约,足见其严格。范钦还立下更加严格的决定:“代不分书,书不出阁。”
  “书不出阁”,民间流传一个故事:相传嘉庆年间,宁波知府丘铁卿内侄女钱绣芸,酷爱诗书,极欲入天一阁披阅珍藏书籍,托丘为媒,嫁给范钦后裔范邦柱秀才为妻。婚后她认为可如愿以偿登阁读书了,格于范氏族规,不准妇女登阁,大失所望,郁郁不得志,含恨弃世。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宗法制度以及天一阁规章制度之严峻。
  清代乾隆皇帝决定编纂《四库全书》,“用昭文治之盛”,下旨各省采访遗书,进呈备用。范钦八世孙范懋柱代表天一阁进呈六百二十八种珍贵古籍,其中被收录在《四库全书》里有九十六种,列入存目的有三百七十七种。乾隆念范氏进呈藏书之功,特颁旨嘉奖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以后又赐给《平定回部得胜图》和《平定全川图》各一套。
  乾隆曾命杭州织造寅著到宁波,考察天一阁构造,排列书架情况,绘图呈奉御览,以便参考修建楼阁收藏《四库全书》。乾隆年间建造北方四阁:文渊、文源、文溯和文津,以及南方三阁:文宗、文汇、文澜等,都是参考天一阁格局营造。因此,天一阁名闻遐迩,饮誉海内外。
  天一阁历经沧桑,英国侵略军占领宁波,掠去《一统志》和舆地书等;太平军进住宁波前后,小偷乘机而起,拆毁墙垣,偷运藏书;损失最大者是窃贼薛继渭,潜入阁中,以枣充饥,昼伏夜窃,同伙驾小舟接运(阁东垣外为小仓弄口湖西河),致使阁藏珍贵古籍几乎损失一半。解放前夕,藏书只剩下一万三千多卷,仅有原藏书五分之一左右,而且余下的不少藏书已经虫蛀霉烂,成为断简残篇。
  这一万三千多卷幸存下来的书籍,大部分为海内孤本,其中有明代地方志,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明代史料和钞本,仍然是价值连城。
  那天,我和韩念龙同志从天一阁下来,曾到“伏跗室”参观藏书,皇皇十万卷,不少海内罕见珍本。现在天一阁共藏有三十万卷,其中善本就有八万卷,蔚为大观。天一阁从建楼,历经散失,衰败,残破,修缮,新建,扩充,可以说到了中兴时期,也可以叫做鼎盛时期。郭沫若在1962年10月参观天一阁后,题诗一首:
  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琅环信不虚。
  历劫仅存五分一,至今犹有万卷余。
  林泉雅洁多泉石,楼阁清癯类硕儒。
  地六成之逢解放,人民珍惜胜明珠。
  “楼阁清癯类硕儒”,所有图书馆,包括藏书楼在内,都是“硕儒”,免费教育任何一位愿意学习的人,把他的学识和业务成果无私地奉献给社会和人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