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门当户对的联姻——记奔驰和克莱斯勒合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9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门当户对的联姻
  ——记奔驰和克莱斯勒合并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5月7日,是德国汽车工业史上令人头晕目眩的一天。公众刚刚获知奔驰公司和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的消息,英伦三岛又传来劳斯莱斯准备改弦更张,卖给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轰动新闻。头一天下午,奔驰和克莱斯勒吞吞吐吐地透露合并动向之后,西方金融界的神经骤然形成新的兴奋点,法兰克福和纽约股市上两家的股票顿时成了抢手货。今天上午,奔驰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证实了这一消息。下午在伦敦的记者招待会上放映了一段早已拍就的录像,公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奔驰和克莱斯勒的合并四个月前就在密室里策划妥当了。
  奔驰和克莱斯勒都是世界名牌汽车企业,而且两家公司近年业绩都相当不坏。奔驰是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仅汽车部门去年就销售了71.5万辆小汽车和41.7万辆载重车,全集团营业额高达1240亿马克,税前利润为43亿马克。克莱斯勒是美国仅次于通用和福特的第三大汽车公司。去年是历史上第二个最好的年景,售出汽车288万辆,营业额达到611亿美元(约合1100亿马克),税前利润47亿美元(约合85亿马克),被金融分析家们称为国际汽车界的“明珠”。世界著名的吉普车即出于克莱斯勒公司,美国的经营奇才李·亚科卡当年就是因为使克莱斯勒起死回生而声誉鹊起的。如果细分析起来,克莱斯勒的经济效益甚至好于奔驰,奔驰的净利润率为2%,而克莱斯勒却为5%。据奔驰公司今天发表的新闻公报宣布,两公司合并后将形成一个雇员总数42万,年销售额将达2300多亿马克的汽车帝国,在世界上占据第三把交椅。这是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一宗合并案。
  西方经济界普遍欢迎这次合并,认为两家“门当户对”,双方的产品门类和市场基本互不重合,携起手来正好可以取长补短。奔驰小汽车以高档为主,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0%,在西欧为13%,在美国去年销售了12.2万辆,市场占有率不过百分之一二,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宝马、宝时捷、卡迪拉克和日本车;克莱斯勒则以越野车、面包车为主,牌子有道奇、吉普、克莱斯勒—普利茅斯,小汽车比重不大,且以普通车为主,其产品90%以上销在美国,在西欧去年售出10.5万辆,市场占有率仅为10%,它的竞争对手主要是通用和福特。重型载重卡车方面,奔驰的“斯太尔”和“运输大王”型在美国相当畅销,但克莱斯勒基本没有这类产品。双方产品唯一重合的是奔驰的M级越野车和克莱斯勒的“吉普”,但M级车在奔驰系列中所占比重恰好不大。两个公司合并后一只脚踏在欧洲,另一只脚踏在美国,各有各的市场,且又互相利用对方多年经营起来的销售网络,同时又集中了科研和财政力量,当使双方都获益匪浅。据奔驰公司估计,仅每年节省的费用就可达50亿马克之巨。此间分析家认为,合并将直接打击日本车在美欧市场上的份额。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说,这次合并是经济全球化的一股“射流”,它说明,“谁要成为当今‘全球大角色’,谁就再也不能依赖出口,必须和别人联手,以便掌握世界市场,抵御风险。”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冷静的声音,在提醒合并带来的困难和弊端。《法兰克福汇报》说,规模大并不等于一切,奔驰和克莱斯勒能否双双“都为赢家”还很难说。克莱斯勒的状况是近年才好起来的,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一度濒临破产边缘,90年代也不理想。现在的局面能否持久不好预料。
  此外,如此规模的合并史无前例,而以往的经验证明,汽车工业界合并的成功范例几乎没有。奥迪公司花了10年时间才融入了大众公司,宝马公司接管了英国罗威以后困难不少,法国的白茹和雪铁龙合并也不成功,瑞典的“富豪”和法国雷诺的合并以失败告终……此外还有一系列复杂的法律和税法问题。该报称这次合并是“一次前景难测的美国式冒险”。
  《南德意志报》的评论认为,大企业不断合并集中,不利于市场竞争。最近奥迪公司正打算兼并意大利的一家规模较小的名牌车,宝马和大众争夺劳斯莱斯的较量还未见分晓。一次又一次的兼并、合并,对公司自身和世界市场来说,福兮祸兮?最终将由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作出回答。
  (本报波恩5月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