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当代小提琴之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当代小提琴之王
  左佑
  如果说历史上意大利曾经为世界贡献过帕格尼尼这个小提琴之王,那么今天,阿卡多又以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的隆誉,为意大利撑起一面醒目的音乐大旗。
  萨尔瓦多·阿卡多,曾经于1996年首次访华演出。他以神奇而美妙的琴韵,让中国乐迷们倾倒。他的演奏技巧的确是一流的,但更能征服观众的还是他琴音中的那种情感、灵性和魂魄。他不是在雕琢音符、美饰乐句,而是让手里的小提琴歌唱。这歌,或欢乐或忧伤或温蔼或悲壮,全都是自然的流露和真挚的倾吐,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凝聚和展现在四根琴弦上。
  阿卡多最赢人的曲目是帕格尼尼,特别是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这24首乐曲颇似24道关卡、24座山峰,非超凡的琴技弗能通过,向有小提琴家的“试金石”之称。当今的许多琴家名手都拉过它,但真拉出境界的并不多。阿卡多手中的“帕格尼尼”不仅精彩,而且自成一路。他演奏的诸多帕氏作品赢得了人们的褒誉和承认,秘密在于他的琴音中有颗跳动的心。他让技巧有了色彩、意趣、神韵和血脉。一句话,有了生命。
  当然,除了专擅帕格尼尼之外,阿卡多也演奏其它作品,并且从“前古典”巴赫到近现代的贝尔格,从多乐章的协奏曲到各类风味不同的小品,他都演奏得十分精彩。正像他自己所说:“我演奏所有的作品。”
  真正的技巧不在手,而是在心。阿卡多正是用自己的心和人、和琴、和过去、现在及未来去交谈的。他说:“我每练习或演奏一部作品时,都先要和作品的主人进行一番心对心的交谈。因为每一首成功的作品都是作曲家心潮翻涌的结果。不了解作曲家的那份心路和情感,你怎么可能传达好他的作品呢?其实,这种精神上的交流是很有趣的,一旦彼此沟通,你就会自如起来,你的琴声也就丰富起来。”
  与琴与音乐交流,阿卡多的心路也别有见地。“要表现好音乐,或者说把琴拉好,记忆力是很重要的。但我指的不是记住的能力,而是忘记的那种能力。通常,听众欣赏的是乐曲的全貌,而某些专家或同行往往总是关注于一部分技巧重点,因而忽略整体上的音乐性。这样见木不见林,就看不到美好的全景了。”好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又不是山,看水又不是水的彻悟之理。
  赢得“当代帕格尼尼”的美名,阿卡多除了他那精湛的琴韵外,更在于他对帕格尼尼的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并给予了完美的实践。他认为,帕格尼尼的作品之所以那么艰深复杂,部分原因是受当时音乐风气的影响。作为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他的那些奇妙的乐思和革命性的演奏技巧,的确引来不少人如醉如痴的崇拜。以至连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人的创作也受到他的影响。然而帕格尼尼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歌剧十分盛行的时期,豪华的舞台和美妙的咏叹调吸引着大批的听众。而对于小提琴音乐,当时的听众并没有给予太多的青睐。所以,帕格尼尼为了应和时尚和争取听众,只得在四根弦上写作近似歌剧式的音乐。于是才使他的琴弓和琴声变得那么多姿多彩。用阿卡多的话讲:帕格尼尼的作品是小提琴上的歌剧。
  萨尔瓦多·阿卡多1941年出生于意大利西部城市都灵,后随家人移居靠近海边的拿波里,并在那里长大。阿卡多的父母都是小提琴手,夫妻俩原本不想让儿子从艺,而希望他将来能当一名医生或律师。可3岁时的阿卡多总是抢着拿起琴弓做锯琴的游戏,对其它什么都不感兴趣。于是父亲便送给他一把童琴,正式教他做最喜爱的游戏。6岁时,阿卡多转至当地最著名的小提琴家安布罗西亚门下学琴,3年后考入音乐学院,成为大学里的一名小学生。13岁时,他首次在拿波里正式登台举行独奏音乐会,其中的曲目就有帕格尼尼的随想曲。1956年,15岁的阿卡多风帆初扬,赢得了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的头奖。两年后的1958年,他又令人瞩目地在“国际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上摘取了金牌。从此,声誉鹊起,演事频频,尚属少年的阿卡多便成了一位世界性的小提琴明星。
  舞台上的阿卡多琴技高超,舞台下的阿卡多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普通的衣着,稳健的谈吐,友善的笑容,全然一派绅士风度。除了拉琴,他喜欢读书,热衷购置各种发烧音响,还养了两只漂亮的小狗。当然,他最大的业余爱好还要说是足球,而且是个“发烧”级的球迷。此外,他还是一位拥有多款名琴的收藏家。
  今年5月6日,阿卡多再次来华演出。他不仅带来了最拿手的帕格尼尼,还请我们聆听了他演奏的贝多芬、德彪西、理查·斯特劳斯等人的乐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