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欧元与德法关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08
第7版(国际)
专栏:欧元系列报道之二

  欧元与德法关系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刚刚结束的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给欧元颁发了“通行证”。此间舆论认为,这是本世纪最重大的决定之一。
  欧元是欧盟扫清了一系列障碍之后获得“通行证”的,准确地说,是德国和法国两国就一系列重大分歧在最后一刻达成妥协的结果。对于实行统一货币这样的世纪工程来说,酝酿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本不足为怪,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德法矛盾之尖锐,僵持时间之长,在欧洲公众的记忆中却是罕见的。
  矛盾集中在三个问题上:
  首先是欧洲央行行长人选问题。去年11月在欧盟绝大多数国家早已基本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总理若斯潘突然联名提出法国中央银行行长特里希特为候选人,把欧盟置于十分被动的地步。半年来,德国坚持原议,让荷兰人杜伊森贝赫出任首任行长,而法国始终拒绝撤回自己的提名。这次首脑会议经过长达11个小时的讨价还价,才以一个保全双方面子的方式解决这一难题:杜伊森贝赫在获得为期八年的任命的同时,主动声明将在四年后辞职,从而为特里希特接任铺平道路。
  其次是提前履行稳定公约义务问题。在德国的坚持下,1996年底,都柏林首脑会议通过了欧盟着眼于欧元币值稳定的《稳定及增长公约》,公约于去年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获批准。不久前在英国约克的欧盟财长非正式会议上,德国财政部长魏格尔提出五点建议,中心内容是在这次首脑会议之后就提前开始履行稳定公约,严格审查今明两年的预算,国债超标的国家要制定以预算盈余偿还国债的计划。法国反对此议,认为预算盈余不仅要用于减债,而且要用于扩大就业。
  再次是所谓的欧洲“经济政府”问题。由于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的走向,因此《马约》在规定欧洲央行独立地位的同时,规定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必须进行协调。去年底的卢森堡首脑会议规定,由15个成员国的经济部长和财政部长组成的“经济财政委员会”是唯一有权制定经济政策基本原则的机构,同时指明,这个机构仅发挥辅助作用,经济政策主要应由各国政府“自行负责”。
  但是,法国利用货币联盟首先只在11国启动的情况,倡议另建一个11国委员会,若斯潘明确宣布,法国的目标就是要把11国委员会变成一个有实权的欧洲“经济政府”。而德国主张这个机构只能成为类似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交换意见场所,不能成为牵制欧洲央行的“对立物”。
  上述矛盾都是从欧洲央行的独立性派生出来的。法国不惜与所有成员国对立,坚持由法国人任行长,是试图通过这一职务对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施加政治影响;法国反对稳定公约提前实施,是唯恐束缚了自己通过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余地;法国力主“经济政府”,同样是出于对欧洲央行实行严厉的货币政策的担心,试图把欧元对外汇率抓在自己手里。显然,法国对于向欧洲央行上交货币主权于心不甘。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施特劳斯—卡恩曾直言不讳地说,法国希望从欧洲央行手中夺回一部分货币政策主权。
  法国既然是《马约》、《阿约》等重要文件的签字国,为何对向欧盟上交主权如此勉强?瑞士的《新苏黎世报》指出,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初对欧元的设想跟德国大相径庭。
  欧洲经货联盟最早是1970年由卢森堡首相维尔纳提出的。80年代后期,欧盟委员会主席德洛尔重新提出这一设想。法国当时积极推动这一计划,根本目的是借此打掉德国马克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减弱德国对欧洲的影响。自从1979年3月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各国货币同马克挂钩以来,法国强烈感到法郎对德国联邦银行的依赖,故希望通过货币联盟重新获得对本国货币的发言权。而战后建立了成功的货币制度的德国对于放弃马克极不情愿,科尔总理曾多次表示,欧盟应首先建立政治联盟,最后一步才应是经货联盟,1989年秋,当两个德国展现了统一的前景时,法国及许多欧盟成员国十分担心欧洲中心出现一个难以约束的德国巨人。由于英国、荷兰等国公开反对德国统一,德国非常需要法国的政治支持,而法国密特朗总统认为,这是历史送来的一个撬掉马克优越地位的“杠杆”,他向德国施加压力,要德国许诺同意建立经济货币联盟,即同意放弃马克。1989年12月,德国在斯特拉斯堡欧盟首脑会议上同意建立经货联盟,从而换取了欧盟赞成德国统一。科尔曾说,同意结束马克,是他一生中黯淡的时刻。
  然而,在欧元的孕育过程中,德国逐渐给它打上了德国的烙印:欧洲央行设在法兰克福,欧洲央行的独立地位与德国联邦银行相仿,德国还推动建立了稳定公约,等等。用《法兰克福汇报》的话说,“科尔从后门确保了德国对单一货币的影响”,“越来越多地从法国人手中夺走了对新货币诞生过程的控制”,这就招致法国的抗拒。法国政要曾公开表示,欧盟不能成为“一个扩大的德国”,“一个联邦银行的欧洲”。希拉克在欧洲央行行长人选问题上发难,是因为他视这个职位为法国保持其对欧元控制力的最后一道防线。
  德法矛盾的根源不仅在于德国把币值稳定看得高于一切,而法国把自己的主权看得高于一切。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法国视欧洲为恢复其昔日荣耀的手段”。欧洲议会前议长汉施最近发表文章指出,从“欧洲之父”让·莫内开始,法国一直视欧洲一体化为束缚德国、防止其重走霸权老路的可靠手段,视欧盟为法国国家政策的延续。战后法国一直是主权国家,每次向欧盟移交主权,对法国都有刻骨铭心之痛;而德国战后被四大国占领,没有完全的主权。因此欧洲建设每深化一步,对德国来说,都意味着它在欧洲地位的一次提高,意味着它越来越取得同其它成员国平起平坐的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法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欧洲,却不喜欢一个强大的欧洲机构,而德国却正好相反的原因。
  德法矛盾将会向何处发展?法国有人提出要想办法取代“德法发动机”,也有人推测法国正在和意大利等国家结成“拉丁轴心”,但正如荷兰政府外交政策顾问马丁·布兰兹所说,德法是“命里注定的伙伴”,虽然战后促成德法伙伴关系的大背景已不存在了,但舍欧洲一体化别无出路。汉施认为,德法两国都还需要在当前欧洲的新形势下找准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本报波恩5月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