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欧元与意大利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7版(国际)
专栏:欧元系列报道之三

  欧元与意大利经济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 罗晋标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意大利是最积极申请首批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国家,而今如愿以偿,普罗迪总理欢呼“意大利经济彻底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重新获得了对自己的信心”。5月3日,罗马市政府在41年前签署《罗马条约》的奥拉奇大厅举行庆祝活动。意大利赢得了一场似乎不可能赢得的挑战,创造了“新的意大利奇迹”。
  意大利能否搭上欧元“头班车”,不仅一些伙伴国有过怀疑,连意大利人自己也曾信心不足。意大利财政从70年代初进入结构性赤字时期,加之经济管理不善,政府开支大手大脚,造成国债攀升不止。80年代,政府每年的预算赤字在10%至11%,1994年国债总额达历史最高点,国债率为124.9%。20多年来,意大利经济长期处于高赤字、高通胀率、高国债的恶性循环之中。在欧盟15个成员国国债总额中,意大利就占了1/4。意大利每年要拿出国民收入的10%用于支付国债利息。
  意大利经济积重难返,党派纷争错综复杂,治理经济和财政要冒巨大政治风险。普罗迪本来对第一批加入经货联盟不抱希望,他原计划在1998年达到预算赤字3%的目标,为此,他特意访问了西班牙,拉西班牙作盟友,但西班牙不干,坚决要如期达标。加之法、德等国坚持欧元如期启动,普罗迪权衡再三,决定硬着头皮闯关。政府加快治理步伐,公开征收“欧洲税”,并把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提上日程。
  普罗迪的决心加强了意大利可能首批入盟的氛围。正是这种信心带来的市场行为,给意大利削减赤字造成相当有利的环境。首先减轻了意大利政府的国债利息负担。由于人们认为意大利可能成为货币联盟的首批成员国,因此不再担心意大利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里拉贬值,这就加强了国外投资者对意大利政府债券的投资。在利率普遍较低的今天,意大利的国债利率高于德国等国,使投资者看好意大利的债券。而投资的大量涌入反过来加速了意大利利率的下降,结果使普罗迪政府喜出望外:“入盟效应”一下就把政府债券利息负担减少了14.7万亿里拉,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1997年,意大利经济增长1.5%,在达标“考试”中,只有国债率还不及格,高达121.6%,但已连年呈下降趋势。争取达标的努力使意大利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目前意大利工业生产连续上升,经济形势继续好转。
  经济的增长也使政府的收入增加,从而为达标做出了贡献。
  毋庸讳言,意大利在达标过程中是耍了“花招”的,曾引起德国的激烈批评。例如,许多到期该付的款子干脆不付,一些本应在将来征收的费用提前征收,勾销了一系列基本建设的项目,削减了给国营企业的补贴,出售和重估了国库黄金储备,本该支付给投资者的本金及利息也都拖延了。意大利还利用了欧盟的“结构及凝聚力基金”的漏洞,用这方面的款项充实了国库。这项基金从1994年至1999年总计有333.8万亿里拉之巨。由于欧盟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先支取款项而不用说明款项用途,因此意大利等“南部国家”就利用这笔钱去“达标”。今年初,欧洲审计局发现这些国家动用的这笔款项占其政府预算的1%。由于德国是欧盟预算净摊款国,德国报刊惊呼:“这不是用德国的钱去达标吗?”
  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养老金和社会福利支出过高问题依然如故。如果不考虑上述利息负担减轻的实际情况,实际上意大利1997年国家支出增加了4.7%,高于国内生产总值4.2%的名义增长率。
  对意大利近几年治理经济和财政取得的“立竿见影”的成效,德国、荷兰等伙伴国承认“印象深刻”,但同时怀疑能否持久,明确要求意大利政府作出“有约束力的承诺”,“找到紧急办法来降低国债,使之接近占国内生产总值60%的标准”,它们甚至警告意大利,“如果以为笃定入盟之后可以不要节约了,又可以借债了,那是要倒霉的”。对这些怀疑和要求,意大利一方面强调不能对意大利提出“附加条件”,同时一再表示将“信守诺言,继续执行治理财政和削减国债的政策”。为证明其诚意,意大利政府提前于今年4月17日通过了1999年至2001年《三年经济和财政计划文件》,并于4月30日获得参、众两院预算委员会通过。这一文件表明意大利政府决心要以加速经济发展和私有化进程、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来达到继续削减国债的目标。计划提出,在未来3年中,意大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至2.9%;通胀率稳定在1.5%;财政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降至1%,预计到2003年可消灭赤字;国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下降为107%。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欧元伙伴国表示基本满意。
  意大利是欧洲一体化的倡导国之一,立足西欧系其既定国策,法国领导人曾明确地表示“欧元不能没有意大利”。这使意大利在走向欧元的道路上有了一个重要可靠的盟友。德国有识之士也持同样看法。此外,加入经货联盟,得到了70%以上的意大利人赞成。对于长期“潇洒”惯了的意大利人来说,这几年的紧缩财政被视为“血和泪的牺牲”。但是,面对世界多极化进程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意大利自感面临沦为“二流中等强国”的危险,它要在欧洲和国际舞台上发挥其作用,要稳定国内政局和发展经济,只能依靠欧洲一体化。实际上,意大利已经从这几年争取加入欧元区的努力中获得了巨大好处,其经济形势有了根本好转,政局也趋于相对稳定。将来意大利可以获得更大好处,利率的降低和财政赤字的继续减少将有助于意大利加强其企业竞争力,增加出口,稳定物价,增加就业,缓解南方问题。意大利虽然比欧元区的某些国家穷,但它毕竟是西欧大国,伙伴国之间的摩擦只不过是“兄弟之间的争吵”。为了缓和气氛,科尔总理对普罗迪总理说:“你们的问题现在少了,我们的问题却多了”。
  (综合本报罗马、波恩5月7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