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下乡上岗领头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2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下乡上岗领头雁
  ———下岗女工柳萍记事
  冯昌勇 刘裕国
  今年5月4日,一枚金光闪亮的四川省“五四青年奖章”挂在了下岗女工柳萍的胸前。此刻,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枚奖章展示着她的成功,也蕴含着她的艰辛。
  柳萍原是四川省南充市一家集体企业的副厂长,1995年底,她下岗了。很长时间,柳萍都无法排遣心中的痛苦。一次,她偶然听说郊区有一家养殖场因经营不善要承包,就想去试试。家人、朋友都不理解她的选择。柳萍的母亲是位老知青,她苦口婆心地开导柳萍:“现在农村的人都到城里赚钱,你怎么还要去农村?”对于她的“不安分”想法,本与她有矛盾的丈夫干脆提出了离婚。柳萍说,我不想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只要能自食其力,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于是,她从朋友那儿借了钱,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在柳萍一手操持下,南充市嘉陵区种畜场开张了。最初,柳萍既当老板又当小工,摸爬滚打了一年多,企业起色不大,后来在嘉陵区团委的帮助下,企业逐渐走上了正轨。
  企业一扩大,柳萍就先后招收了10多个下岗职工。她说,我是一名下岗职工,深深懂得下岗后的艰辛和困苦。今年26岁的陈益,原在南充市物资局工作,不到21岁就被单位提拔为销售科副科长,1994年因单位减员下岗。提起柳萍,这位七尺男儿充满了感激和崇敬之情。陈益说:“当时来这里我并不感激她,我好歹还是名国有企业干部,却跑到私营企业来打工,而且又是到农村来养猪,觉得很不光彩。一个月下来,柳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动了我。她对我讲‘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干好,要想得到,就要先付出,就要不怕苦,不怕累’。”
  柳萍的目光始终瞄准着广大的农村,开始走“公司+农户”的路子,把企业发展与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结合起来。从去年开始,在资金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柳萍与周围6个乡的100多个贫困户签订了联营协议,企业向他们无偿提供母猪和养殖技术,母猪所产第一批仔猪归公司所有,以后所产仔猪归农户,由公司负责购销。对个别特困户则采取先送后还种猪甚至无偿赠送良种仔猪,提供技术服务的办法,以帮助他们早日摆脱贫困。
  附近的农民纷纷前来订购种猪,公司的猪源供不应求。记者到公司采访时,正碰上一位开着伏尔加来购买种猪的买主。这位名叫韩耀贵的买主说:“我这是帮女儿女婿买的。他们刚从大学毕业,向柳萍学习,也建立了一个养猪场。”
  柳萍的养猪场不断扩大,现在共饲养纯繁种母猪200多头,美国王鸽种鸽4000多对,年产值近400万元。在这个全市最大的种畜、种禽养殖基地,共吸收12名下岗职工,帮扶100多个农村贫困户。柳萍因此被评为“四川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下岗青工再创业明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