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一花引来百花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1版(要闻)
专栏:我与人民日报征文

  一花引来百花开
  薛兴良
  翻阅资料,看到了人民日报1982年1月5日发表的摄影报道《延安地区出现售粮万斤的农户》,不由地想起当年的情景。
  1968年冬,我由北京到延安地区(今延安市)志丹县上山下乡。直到70年代,志丹县群众仍没有摆脱“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困境。1980年,全县实行“大包干”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杏河乡沙湾村农民姬存清1979年还吃返销粮,1981年就打了1万多公斤粮食,全家过上了好日子。他带头向国家卖余粮1万斤,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万斤户”,引起轰动。11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姬存清胸戴大红花上台领奖。我用“海鸥”相机摄下他喜气洋洋的镜头。
  当时,我在陕西日报、延安报等媒体发表过不少稿件,但还没有给人民日报投过稿。看着洗印出来的照片,我不甘心放弃这个在志丹县历史上破天荒的大新闻,怀着一种跃跃欲试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寄出了我投向人民日报的第一篇稿件。
  “万斤户上人民日报啦!”喜讯不胫而走,姬存清从此成了明星人物。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在城乡广泛开展了“一不变”(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两转化”(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三兼顾”(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教育,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到1983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5151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达到7441万元,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和1978年比,实现了“五年双翻番”;有121户向国家交售粮食1万斤以上,“万斤户”数在延安地区13个县市中名列第一。延安报的编辑说:真是一花引来百花开啊!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机关纪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