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轿车能否成为热点——扩大消费话题(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2版(经济)
专栏:确保今年经济增长8%

  轿车能否成为热点
  ——扩大消费话题(七)
  本报记者 李建兴
  轿车正在开进家庭
  北京、深圳、成都、重庆、温州……在一些大中城市,轿车正在开进家庭。
  有一组数字,可以看出10多年来,开进家庭的汽车一年比一年多。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85年,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达28.49万辆,1990年达81.62万辆,1996年达289.67万辆。到1996年底,全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是1985年的10倍多。
  1997年,1998年,轿车进入家庭的势头越来越猛。
  且看北京。今年春节后的北京汽车市场,销量和销势平稳上升。节假日,记者到亚运村汽车市场、北方汽车市场采访时,看到逛车市的人摩肩接踵,各种品牌的轿车整齐地排放在数千平方米的车场上。
  亚运村汽车市场2月份成交总量3146辆,单位购车420辆,占13%;个人购车2726辆,占87%。
  北方汽车市场2月份成交量2831辆。公款购车353辆,占成交量的12.7%;私人购车2478辆,占成交量的87.3%。3月份,该市场销车3791辆,私人购车超过了90%。
  不仅是在大中城市,轿车正在开进家庭,在一些小城市,或先富起来的农村,轿车进入家庭,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全国有名的华西村一度被称为轿车村就是一例。“南方的一些乡镇里,街面上跑的轿车有一多半是私家车”,在深圳,一位拥有奔驰S320私车的樊先生对记者如是说。
  北方也有这样的地方。河北省沙河市,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当地一些先富起来的群众,几乎家家有私车。去年9月份,记者曾到该市参加招商会,在开幕式上,专有一个节目是“汽车游行”。在国产轿车方队,一水的桑塔纳2000型轿车鱼贯而过,粗数一下,也有上百辆。一位市领导这样给记者解释:老百姓吃穿不愁,家里电器差不多买齐了,几间大砖房也盖了,接下来要办的大件也就是车子。
  并非一路顺风
  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小城市和部分农村,家庭拥有轿车已美梦成真。但是,轿车在开进家庭的途中并非一路顺风。阻碍轿车进入家庭的因素还相当多。
  价格太高。以桑塔纳为例。自从宣布降价后,销量大幅度上升。2月份,桑塔纳在亚运村汽车市场销了899辆;3月份,销了777辆,与去年同期比,都翻了一倍以上。虽然,桑塔纳、捷达、富康、夏利等国产名牌轿车的价格,与前几年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但相对于中国百姓的实际收入来说,还是有点高。价高,成为阻碍轿车进入家庭的首要因素。
  限制太多。在全国各地,对购买轿车,收费五花八门。北京,购买轿车后,要交的各种费用加起来,是购车款的14%左右。交不齐这费那费,甭想上路。在有的地方,购车后要交的费用竟达到购车款的25%左右。华东是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在华东的一些大城市上个私车牌照是相当难的。有的实行严格的私家车发展限制措施。目前,未限制私车牌照的北京,私车拥有量已达到40万辆左右。而华东有的市从去年5月开始,停止办私车牌照。
  此外,买车后还要考虑到修理保养、养路费、交通不好导致的堵车、停车问题等等。
  下一个需求热点
  扩大内需,从何入手?人们的目光盯住了住房、轿车、电脑等有可能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的超“三大件”。
  潜在的最大需求是住房,已被广泛论证。潜在的第二个大需求有可能是轿车。
  追求生活质量是人们从温饱走向小康后消费的一大特点。纵观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历史,住房与轿车的消费是连在一起的。很难设想,一个人在城郊买了一套像样的房子而不辅之以车来代步。同理,城里人到郊外度周末,到风景区游览;达到一定收入水平的农村人到城里观光、到城里购物,谁不想驾着自家的车潇洒走一回。
  在市场选择消费热点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轿车这一超大件商品的独特性。轿车不像彩电、冰箱、洗衣机那样,可以放在每个家庭里而不对社会有其它方面大的影响。车就不同了。车涉及到道路、环保、交通安全等公共利益。在中国,城市的人口非常密集,城市规划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考虑诸如停车等问题,因此,一些学者、专家建议,在看到轿车潜在需求的同时,也要在城市、乡村建设上通盘考虑,循序渐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