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黄河泰山的厚爱——山东人民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0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黄河泰山的厚爱——山东人民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纪事
  新华社记者 蒋永武 周志方 本报记者 贾昭全
  中央军委颁布《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后,一个以争创先进连队和争当优秀士兵为主要内容的“双争”活动在全军基层部队广泛深入展开。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这一富有时代意义的争创活动不断掀起新的高潮。
  在过去的一年中,仅驻鲁部队就涌现出1000多个先进连队和基层单位,八一军旗下共有7万名齐鲁儿女被评为优秀士兵。这组不同寻常的数字,负载着山东人民对钢铁长城的深情写入了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
  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中央军委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引起了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纲要》颁布4个月后,省政府便出台了支持部队“双争”活动的六项政策,规定:对山东籍优秀士兵登门报喜,增发优待金,退伍时优先安置,招工、招干、入学优先录取,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由县(市区)授予“新长征突击手”或“三八红旗手”称号,对先进连队进行庆贺。
  这是全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的专门性文件,是“双拥”工作的创新之举。
  地处渤海前哨京津门户的山东,是革命老区和兵员大省,现役士兵、转退军人、优抚对象占去全国的3个1/10,优抚安置工作的压力一直很大。但是在国防建设的整体需要面前,山东各级党委政府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六条政策的落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在转业退伍军人安置任务繁重的安丘市,市长邢培彬3次召集各有关部门开会,亲自找接收单位领导做工作,把某部张新忠、晁好军等5名退伍优秀士兵安排在了效益较好的热电厂等单位,并且两次专程看望他们。在市长的鼓励下,张新忠、晁好军迅速成长为单位的骨干。消息传到军营,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官兵们说:“当兵报国的汗没有白流,脱皮掉肉也值得。”当年,这5名退伍战士原来服役的连队全部扛回了“先进连队”的锦旗。
  全省优抚对象最多的县级市海阳把40名退伍优秀士兵推荐上了大学;全省驻军最多的城市青岛一次就在当地的明星企业双星集团安置了退伍优秀士兵200名。全省出将军最多的荣成市让40多名外地退伍优秀士兵落了户。省双拥办公室向记者提供了一组这样的数字:3年来,全省各地已为优秀士兵增发优待金800多万元,优先在机关、企事业、乡镇、村委会等单位安置优秀士兵2.3万人,2162名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山东籍战士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军功章里有乡亲们的一半”
  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把拥军优属工作与部队基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是山东在新形势下开展拥军优属工作的一个新发展、新创造,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潮回浪涌的长山岛,某海防团特务连在争创先进连队的活动中遇到了一道难题:这个多年的训练标兵连队住在50年代的营房里,没有菜地,后勤建设达不到先进连队的标准。驻地乐园村的乡亲们得知后,男女老少齐上阵,和战士们一起在山坡上建起了一幢“爱军楼”。村里还从仅有的24亩菜地中划出靠水井最近的4亩给连队,使连队的后勤建设很快打了一个翻身仗。年底,特务连被评为了先进连队。颁奖的日子成了渔村的节日,指导员张文勇握着村支书、全国著名拥军模范蔡大禹的手,激动地说:“军功章里,有乡亲们的一半。”
  为了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人民解放军掀起了学用高科技的高潮。为了配合基层官兵高科技学习,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山东1000多所大中学校发挥人才优势,开办高科技讲座,派出教师辅导。济南、淄博、青岛等地还成立了培训基地,上万名官兵走进了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课堂。
  潍坊华光集团是闻名全国的高科技企业,每当研制开发出新的产品,他们总是首先想到驻军某坦克部队。几年来,集团先后向这个部队提供了五代计算机产品,并派出技术骨干,常年在部队举办高科技培训班,带出了200多名军营“电脑通”。科学技术为这支技术密集的坦克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插上了翅膀。在集团的帮助下,部队先后完成了70多项技术革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连队和优秀士兵。
  人民的胸怀宽广博大,人民的厚爱没有界限。在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的过程中,山东这片英雄辈出的双拥热土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新时期的拥军模范,他们不仅关心支持驻鲁部队的建设,而且把大海一样的深情倾注到南疆北国,倾注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连队、哨所和士兵。闻名全国的贾美荣拥军集体,帮助28个省市的46名后进战士变成了先进;徐焕颖等一批拥军妈妈和驻香港部队建立了联系,在她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孤儿宋勇等一批战士成为了优秀士兵。
  生长在沂蒙山区的爱国拥军模范戚洪桂,把驻藏部队的每一位战士都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飞针走线,在300多双鞋垫上绣上“精忠报国、建设边疆”等字样,亲自来到雪域高原慰问子弟兵,把无尽的慈母亲情倾注在守卫高原的战士们身上。1996年春节前夕,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在听了这位战士母亲的事迹后题词称赞:“沂蒙红嫂情谊长,洪桂同志是榜样。”
  “每一位优秀士兵背后,都有一个爱国拥军的家庭”
  “当兵光荣当优秀士兵更光荣”的社会氛围的形成,极大地激励了全省上百万军属。勤劳善良的父亲、母亲和妻子们一肩挑起家事一肩挑起国事,以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部队“双争”活动。
  兖州市谷村镇西垛村农民王本清一家,保持着山东省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的一个记录:他的3个儿子和1个从小收养的侄儿先后参军到了部队,在家庭的支持下,这4名战士相继被评为优秀士兵。
  王本清一家靠勤劳致富办起了一个窑场,孩子们全都当兵去了,家庭的重担落在他和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妻子身上。老两口披星戴月地劳作,还要照顾70多岁的父母。1995年7月,一场暴雨冲毁了窑场,王本清从坯架上摔下来,晕了过去。当儿子们从部队打来电话询问灾情时,刚刚苏醒过来的王本清忍着伤痛说:“咱家的窑场平安无事,你们在部队要好好干,不要牵挂家里。”
  二儿子王连平到部队后的第二个春节前,在家信中流露出想早点退伍回家经营窑场的想法。收到来信的第二天,王本清就冒着严寒,搭上去福州的火车千里迢迢赶到部队驻地。他苦口婆心地对连平说:“没国哪有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哪有今天和明天的好日子。”父亲的话,解开了王连平的思想疙瘩。思想对了头,工作就有了劲头。年底,他当上了团里的汽车“四会教练员”标兵,还被评为优秀士兵。
  在支持部队开展“双争”活动的热潮中,山东城乡传诵着“滚烫爱心献国防,夫妻共铸拥军魂”的新红嫂、一家三代齐拥军的“爱军世家”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家庭,父子两辈人都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堪称“两代风流”。济南军区政治部领导称赞:“每一位优秀士兵的背后,都有一个爱国拥军的家庭。”
  在黄河岸边,长眠着一位战士的母亲,名叫张秀红。她有着黄河一样甘于奉献的情怀。3年前,济南市市中区七贤镇后龙村村民张秀红把儿子范广亮送到部队的第三天,丈夫范金山就不幸因车祸去世。乡亲们劝她去信把儿子叫回来。张秀红强忍着悲痛说:“广亮穿上军装,戍边卫国的担子就落在了肩上。家里的事是小事,国家的事是大事,咱不能因为小事耽误了大事。”
  在母亲的鼓励下,范广亮刻苦训练,忘我工作,成为全军开展“双争”活动后第一批优秀士兵中的一员。长期的劳累却使张秀红患上了癌症。弥留之际,她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亲人说:“告诉广亮,在部队上要努力工作,让俺早点听到他入党的喜讯。”
  除了这句遗言,张秀红什么也没有给远在军营的儿子留下。然而,儿子却得到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年之后,范广亮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光荣入党的消息随着春风一起飞到黄河岸边,成为纪念这位子弟兵好母亲的最好祭礼。
  3年来,山东省军属中涌现出“双文明户”、“五好家庭”、“科技致富户”等10万多户,有2000多户优秀士兵家庭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与此相对应的是一个这样的数字:全军部队开展“双争”活动后,共有16万封优秀士兵喜报飞向了山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