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反腐败要抓“源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反腐败要抓“源头”
  吴野渡
  河北省在反腐败斗争中,注意从源头抓起,即紧紧抓住物质源头——坚决取缔“小金库”;抓财务源头——实行“三项费用(电话费、招待费、会议费)审批制度”,严格检查会计账目;抓制度源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他们这样做,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大量事实证明,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与上述“三个源头”有着密切关系。一些单位违反国家财政法规,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私设的“小金库”,已成为请客送礼,公款吃喝玩乐,违规购置移动电话、小汽车,公款旅游,以及滥发奖金、实物、补贴等违法违纪活动的重要源头。“小金库”危害性极大,不仅造成国家财产大量流失,而且助长奢靡之风,成为诱发腐败现象的温床。同样,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实行“收支两条线”,客观上放松了对“收”的管理,造成不少地方和单位巧立名目擅自设立各种收费项目、随意扩大征收范围、自行提高收费标准,导致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在“支”上由于缺少必要的纪律、制度约束,大量收费不能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为奢侈浪费、贪污私分、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物质条件。
  针对上述危害,狠抓源头,加强管理,对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有着重要的意义。取缔“小金库”,有利于切断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经济来源;实行“三项费用审批制度”,把财务支出和领导责任联系起来,有利于从财务源头上,卡死奢侈浪费的出口;坚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有利于从制度上铲除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土壤。
  反腐败,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包括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改善和健全选拔使用领导干部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抓源头,则是反对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抓源头是抓要害,抓预防,能够抓到实处,抓出实效。
  党的十五大提出,反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要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对已经出现的腐败现象,既要采取有力措施一项一项地进行治理,又要深入研究滋生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河北的经验值得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