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企业投资为何上不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热点聚焦

  企业投资为何上不来
  方福前
  自1996年5月1日到今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到23个月的时间内4次下调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贷款平均利率共降低了4.05个百分点。按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利率会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预期利润率,从而会刺激企业扩大投资,进而引起总需求的成倍扩张。令人困惑的是,除了本次利率下调对企业投资的影响需要滞后一段时间才能反映出来以外,前三次利率下调对企业投资的扩张作用并不明显,甚至出现利率下调不是引起企业投资增长加快,而是投资增长率萎缩的反常现象。
  我国企业投资,尤其是国有企业投资对利率下调反应迟钝,原因是多方面的。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尚未完成,企业制度创新尚未到位,企业还不完全具备市场主体应有的合乎理性的动机和行为。在一些企业的心目中,仍然存在“争来的项目贷款是自己的,投资赔本是国家的”心态。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利率是高还是低对这些企业都没有多大影响。
  在当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预期利润率降低,从而使得企业投资畏缩不前。据原国内贸易部抽样调查显示,在当前市场供给的产品只有1%供不应求,32%的产品供过于求,67%的产品供求平衡;不少产品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一些原来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交通运输,现在也出现生产能力利用不足。在这种经济环境下,企业难以找准有市场需求的投资增长点,抱怨说“找不到好项目”。当前技术改造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较大。
  现行的投融资政策多是适应前几年抑制高通货膨胀而安排的,实践证明这种“从紧从严”的投融资政策对于控制前几年的投资规模、抑制总需求膨胀是有效的,但是面对新的形势,需要适当调整,以便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由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一个过程,从制度上来端正企业动机、规范企业行为尚需时日。因此当前扩张投资主要应从降低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适当调整投融资政策规定、扩大政府投资等方面入手。
  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产业管理部门应当经常公开发布有关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做好宏观经济走势和市场行情变化的预测预报,为企业投资和生产决策提供必要的、真实的信息,减少企业投资和生产的盲目性;适时调整国家产业指导政策,引导企业投资的流向;建议设立科技成果发布、转让和推广的中介机构,做好科研成果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衔接。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企业投资选择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我们今年的经济政策目标是既要确保8%的高增长,又要确保3%的低通胀。要实现这个“一高一低”目标,当前全面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一律简化投资评估和审批程序显然是不妥当的。我们现在不是要普遍刺激投资,而是要在调整投资结构的过程中保证投资总量有适度增长。对那些确有市场潜力、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投资项目应当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审批条件;对那些供过于求、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或产品生产的投资仍需从紧、从严控制。当前以买方市场为主的宏观经济环境正是产业结构或供给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投融资政策调整应当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单靠操作货币政策不能达到扩大国内总需求的目的。3月25日的存贷款利率再次下调、合并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账户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到8%、将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到5.22%,说明本次货币政策的调整力度很大。现在是操作财政政策、适当扩大政府投资的时候了。当前政府投资应当以增加再就业、活跃投资市场、构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主要目标。政府投资应尽量避免与企业投资争资金、争市场。科技和教育、城市公共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应是现阶段政府增加投资的重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