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警惕修车陷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1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警惕修车陷阱
  本报记者 高云才
  价格天壤之别
  不管你信与不信,一个刚刚从农村到城市的打工人员在个体或私营的小汽车修理厂,可以毫无顾忌地拆卸奔驰或本田轿车,尽管他们对汽车修理技术还没有入门。
  国家交通管理部门明确规定,汽车修理厂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上岗证才可以上岗。但许多个体私营小汽车修理厂根本不顾这些。这样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隐患,而且由于这些修理厂规模小、量大、布局分散,给有关部门的依法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工商管理部门在对修理行业的企业登记注册时,往往顾及不到其修理技术。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型汽车修理厂规模大、修理规范,上岗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这些修理厂主要是国有企业,在业务上主要是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车辆服务,同时也为社会上日趋增多的个人汽车进行修理。
  那么,消费者何不直接去大型汽车修理厂呢?一是大型汽车修理厂费用昂贵,使人望而却步。二是现在几乎90%以上的车辆都上了汽车保险,一旦汽车出险,须由保险公司指定汽车修理厂。由于大型修理厂与小修理厂的价格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大多是个体或私营小企业。
  陷阱难以设防
  个体或私营的小汽车修理厂的令人堪忧之处,一是修理厂设备和技术落后,无法保证汽车修理的技术质量。其二是以劣换优,赚取不法钱财。一些不法修理厂商,置基本商业道德于不顾,把你原本无损的零件换下给换上劣质零件。一位车主告诉记者,他那辆捷达汽车的保险杠坏了,去个体汽车修理厂修理。结果,保险杠是修好了,可是一个好好的前大灯被换成了台湾造的前大灯。修理商还振振有词:“我们不知道你的汽车大灯被换,送来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只按照你的要求修了保险杠。”
  还要谨防以次充好的价格陷阱。一些个体或私营汽车修理厂为了赚取非法利润,以假冒真,蒙骗消费者。消费者一般对汽车配件知之甚少,不少人对真假汽车配件无法分辨,吃了哑巴亏还蒙在鼓中。
  有的大型汽车修理厂也有价格陷阱。换一个车轮轮匝,成本也就是200元出头,但大型汽车修理厂至少得收500元以上,有的修理厂收的还更多。不过这些汽车修理厂的修理技术一般没有问题,不会在这方面去有意坑害消费者。
  无规矩则不成方圆
  要规范汽车修理行业,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首先要对大型汽车修理厂过高的修理价格予以规范。前不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型汽车修理厂技术员告诉记者,汽车保养无非就是换三滤和机油,成本就是200元左右,现在他们厂要收工时费200多元,另收税金90元。所以在北京保养桑塔纳汽车一次,费用是490多元。他们自己也觉得这样的收费不太合理。可是,国有汽车修理厂必须要养活一些闲人,所以不提高收费不行。
  有市场人士指出,大型汽车修理厂可以高收费。因为修理质量高,材料也不会有假货。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们要行车安全,宁愿出高价,所以也有不少私家车主愿意到国有大型汽修厂来。而公车单位更是看重国有汽修厂的信誉,这就是国有汽修厂的市场。所以,应该由市场需要来决定汽车修理价格。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位经济学专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说,不能因为有市场需要,就可以漫天要价。汽车修理行业收费标准同其他行业一样,不能脱离这个原则。
  要清理技术和规模都滥竽充数的个体或私营小汽车修理厂,使它们早日规范运作。由于个体和私营的小汽车修理厂的广泛存在,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也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所以,对这些小厂不能简单否定。当前迫切需要提高这些个体和私营小汽车修理厂的技术含量,规范其商业道德和商业行为。只有这样,我国汽车修理行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广大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切实得到保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