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北京海淀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践证明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海淀高新技术开发区实践证明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本报讯 记者任建民报道:北京海淀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10年来的高速发展证明,人才智能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要素。
  1988年5月8日,海淀试验区成为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0年来,海淀试验区经济持续增长,累计工业总产值达532亿元,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亿元。据统计,试验区去年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接近50%,其中对国有工业贡献率高达80%。试验区已成为北京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10年来,试验区的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对不同性质的企业一视同仁,统一所得税率和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二是重视技术创新,1990年起试验区企业累计研究与开发投入达70.5亿元,占相应技工贸总收入的6%,大大高于传统企业;三是主导产业突出,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及环境科学、医药及生命科学四大支柱产业;四是紧跟世界经济发展,区内已有920多家外资企业,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出口创汇额连续6年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五是试验区的发展对其他地区起到很大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区内企业与6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乡镇企业合作,向北京市和全国各地转移技术2500多项。
  总结发展的经验时,试验区负责人指出,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所取得的各项创新成果是与从业人员的高知识结构分不开的。北大、清华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都集中在这一地区,为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保障。1997年,试验区10万名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62.5%,其中硕士6686名、博士973名,回国留学人员647名。从业人员中专门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占1/5以上。他们中产生出一大批懂市场的科学家和懂技术的企业家。
  实践证明,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市场竞争考验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已经取代了资金、能源、一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原有地位,成为不可替代的、第一位的战略性资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