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5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傅德辉
  近10年的发展使我国小城镇建设走向产业开发、经济自立、规模发展、沟通城乡的格局,这种自发性的发展孕育了广大农村新的发展希望,也反映了由于我们准备不足,因而在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城镇建设规模偏小,综合功能不强。近些年来尽管小城镇统计数量猛增,但总体水平不高,很多小城镇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民以田地为根本,对土地十分依恋,加之农村生产力落后,产业畸形和所有制结构单一,限制了新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使乡村劳动力和资金进城受到各种限制,使城镇既缺乏第二产业的依托,更缺少第三产业的支撑。很多小城镇以流动人口为主,常年居住人口平均只有6500人左右,整个城镇建设只是一条路边街,既无一定的建筑规模,又无兴旺的市场,带动、辐射能力十分低下。
  2.城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设随意性大。在一些地方的城镇建设中,既缺乏目标模式的总体规划,又缺少建设中的管理指导,建设随意性大。有的有规划也不按规划进行建设而是凭领导的主观愿望办事;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照搬其它地方的模式;有的不惜浪费资财,盲目攀比,追求时尚;有的缺乏功能要求,城镇建设缺水少电,服务设施不配套;有的区域规划零乱,建筑风格千房一面,缺少特色。
  3.工业化与城镇脱节,城镇产业带动能力弱。一些城镇建设中缺乏产业支撑,现有乡镇企业又过于分散,有些地方城镇聚集的乡镇企业不足20%。过于分散的产业布局,一方面不利于小城镇区域经济龙头作用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使乡镇企业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整体素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一批进镇农户仍然保持“兼业型”特征,脚踏两只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再生产投入上举棋不定,不利于农村分工分业和城镇建设的发展。
  4.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增加了社会成本。很多小城镇建设都存在忽视生态环境的现象。
  5.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镇管理亟待加强。在一些城镇,进镇居民基本素质、文明程度不高,文化水平低下,行为习惯不良,有的城镇建成以后,由于缺乏科学管理的制度和队伍,运行时间不长,基础设施毁坏,乱搭乱建,乱停乱放,污水满街流,垃圾满天飞。
  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与现代发展思路接轨。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工作要求来指导小城镇建设,才能使具有时代意义要求的小城镇建设跟上发展的步伐,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把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上提出的关于“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多元、动态的历史进程,规划既要从现实要求出发,又要坚持高起点、超前性。在具体规划上要把小城镇建设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统一起来,使小城镇建设既具有中心意识,更具有未来发展的领先意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小城镇建设不可孤立地进行,必须依据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总体布局,按照跨世纪发展中全国建设七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的要求,以城市带为中心,以大都市和这些区域内的支柱产业、长江铁路公路干线、沿海沿边条件为条件,以小城镇为纽带和桥梁,打破行政区划,按照经济流向,形成大都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农村的格局,并使其协调发展,以全面带动地区经济开发和市场启动,接应工业化、市场化、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作者为中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