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营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5
第7版(科技)
专栏:科技杂谈

  营造良好的科研“软环境”
  马飞孝
  兴“大狗”叫,也允许“小狗”叫,讨论班里人人平等,教师也不例外;弟子不必不如师,逢讨论内容落入您的“领地”,敬请当仁莫让……清华大学破坏力学实验室每周一次的讨论班坚持了20年。贴在门上的这一“班训”,着实耐人寻味。
  科学研究,的确需要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但笔者在最近的采访中发现,很多成果累累、人才辈出的科研单位,财政情况并不比其他地方强多少,有的甚至比平均水平还要差。正像清华破坏力学实验室一样,他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造了一种“大狗”、“小狗”一齐欢叫的良好科研“软环境”。
  俗话说,咬人的狗不叫。它所说的“叫”,是指卖弄、吹嘘、虚张声势。而我们所鼓励的“叫”,是指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平等争鸣,互相提高。“水实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古人尚且崇尚思想的相互碰撞,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要想取得一定的成绩,自然更需要提倡自由平等的论争。
  谈到讨论,“自由平等”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单位,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人才结构,塔尖上是在本学科领域中有一定建树的老资格的权威,塔底则是一大批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有的经过艰苦努力登上塔尖成为权威之后,就变得容不下任何“后生”的不同意见。“晚辈”一叫,“前辈”就要咆哮,令许多很有前途的年轻人没有精神上的成就感,最后只有另寻他就。
  一旦这种不好的风气形成了传统,想让“小狗”们叫的时候,它们也叫不出来了。不少开明的学科带头人认为,今天的年轻人不敢置疑、回避争论,有时候甚至想启发都启发不了,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导师和领导的意志行事,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科研队伍如何培养跨世纪的“将才”和“帅才”呢?
  有一幅关于因特网的漫画。画上,两只狗正在上网。其中一只回过头来,对另一只说:“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建立起这样一个平等交换意见的环境。在那里,没有人在意你是一只“小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