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寻找金钥匙——评中西亚经合组织首脑会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3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寻找金钥匙
  ——评中西亚经合组织首脑会议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尹树广
  11日,中亚五国、土耳其、伊朗、阿富汗8国总统和阿塞拜疆、巴基斯坦两国总理在阿拉木图举行中西亚经合组织第五次首脑会议。会议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强调,各国应努力建立本地区交通、通信网,尤其要建立石油天然气管道体系。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指出,中西亚扩大多边合作是各国经济腾飞的“金钥匙”。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历次经合组织首脑会议的主题和目标。
  经合组织,全称经济合作组织,前身为“区域发展合作组织”,1964年7月成立。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为创始国。1992年,中亚五国、阿塞拜疆和阿富汗加入,其成员国扩大为10国。该组织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
  就内容和实质而言,阿拉木图宣言与去年5月的阿什哈巴德宣言如出一辙,二者均强调加强地区交通、通信一体化,加速建立区域间石油天然气出口管道体系,将以上问题列为多边合作的最优先方向。此次首脑会议前,各国外长还签署了关于过境运输的框架协议(乌兹别克斯坦除外),以及在反走私和反海关欺诈领域的谅解备忘录两个文件。这说明,各国在实现既定目标上又有所进展。
  经合组织成员国位于中、南、西亚地区,拥有3亿人口,战略和经济地位十分重要。透过该组织近几年发展的轨迹,人们可以洞悉各国振兴本国经济的路数,观察周边大国对它的兴趣及采取的对策。中亚、外高加索与西亚的关系紧密得有如“连体儿”,西亚是中亚通向大海的“门户”。大家共同寻找“金钥匙”符合各自利益。
  经合组织各国多边经济合作潜力巨大,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亚国家均为内陆国,缺乏出海口,却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所处的里海地区被视为21世纪世界三大能源产地之一,与海湾和西伯利亚不分伯仲。同时,中亚南面的西、南亚国家拥有出海口,可将中亚资源直接推向国际市场。这种互补性使各国得以努力寻求共同语言。
  土耳其、伊朗等国在中亚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中亚各国则试图摆脱苏联时期形成的劳动分工体系。可以说,这是推动经合组织多边合作的原动力。土与中亚诸国(塔吉克斯坦除外)均为突厥语国家,文化、宗教相近。苏联解体使土认识到,现在是恢复在中亚、外高加索传统影响的千载良机。对中亚各国来说,伊朗是其能源出口最便捷的通道。因此,伊朗在该地区的作用不可小觑。美国对伊长期奉行制裁和遏制政策,这更迫使伊强化了在本地区事务中的参与程度。
  近年来,土耳其成功地使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等国支持修建一条经过外高加索,最终到达土地中海港口杰伊汉的输油管道方案。1996年5月,中亚铁路网与伊朗铁路网最终对接,中亚货物从此可以畅通无阻地南下海湾。去年底,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之间一段长200公里的输气管投入运营。虽然年送气量仅为40亿立方米,但它毕竟是中亚第一条绕过俄罗斯的管道,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在寻找“金钥匙”的过程中,经合组织亦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阿富汗内战仍不见解决迹象,各国对解决里海法律地位问题意见相左,纳—卡问题重新陷于僵局,美国对伊政策未见根本调整,各国政体和意识形态迥异,俄罗斯不愿看到前苏联各国的油气管道绕过自己的国土,丧失“过境美元”,等等。由此看来,经合组织能否实现既定目标,将取决于以上矛盾的解决。
  总之,中西亚合作的步子能迈多大,中亚能源开发和运输的前景如何,关键在于当事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能否达成平衡。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前方山重水复,中西亚各国寻找“金钥匙”的努力将不会放松。
  (本报阿拉木图5月12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