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奉献爱心 众志成城——陕西、山西助残扶贫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3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特别报道

  奉献爱心 众志成城
  ——陕西、山西助残扶贫纪行
  本报记者 王莹
  我国现有1700万贫困残疾人,约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解决这部分人的温饱问题,事关国家扶贫攻坚计划的全局。为此,经有关部委、团体共同商定,今年5月17日第八次“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
  扶贫解困
  “目前我国的残疾人多分布在石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比较分散。由于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中国残联的同志不无沉重地向记者介绍,“在1700万残疾人中,有1400万人能参加劳动,可以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其余300万人因缺乏劳动条件,处于特困状态,只能通过社会保障解决温饱。”所幸,这一点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实施1998年—2000年《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方针是:对残疾人扶贫,必须扶持到户到人。
  陕西当前有贫困残疾人52.8万,有20多万需要国家救济。从去年开始,陕西实行小额贷款到户,一户贷款1000元,一部分残疾人得以脱贫,受益面达到10%。今年,陕西省残联将进一步加大推行小额贷款的力度。陕西省残联理事长杨碧芬很朴实地对记者道出了他们助残的基本目的,那就是尽量使所有的残疾人“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为此,陕西省残联积极探索助残方式。在80年代末期,他们曾在宝鸡、汉中等地试建过吸收特困弱智残疾人的福利合作社,效果很好。今年陕西省残联准备再接再厉,在商洛地区建4个这样的合作社。
  山西省残联理事长苏高文说:“扶持残疾人解决温饱,不是残联一家的事情,而是由全社会共挑的担子。”基于这样的助残方针,山西省残联借各方力量,搭所有顺车,把残疾人扶贫解困融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中。近年来,他们先后与省妇联、团省委和省直团工委一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帮扶活动,使34万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从1996年底开始,山西省残联要求全省各级残联建立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通过专项扶持和补助的办法,保障全省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目前,全省有11个地市和60%以上的县区建立了此项基金,共筹集基金近200万元。
  在各级残联的大力帮扶下,一部分残疾人发挥自己的特长,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