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江阴农家读书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9
第4版(要闻)
专栏:

  江阴农家读书乐
  本报记者 龚永泉
  在江苏省江阴市,外地人逛书店,见到店中的“一二三工程专柜”都很新奇:这是个什么工程?原来,这是该市实施的家庭读书看报工程,就是到本世纪末,全市70%以上的家庭要做到有一个书橱、二种报刊、三百本书籍。
  江阴市在全国“百强县”中名列前茅,1994年农村人均收入达3385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7平方米,许多农民住上了宽敞的楼房,房内彩电、冰箱、洗衣机一应俱全,有的还拥有了酒柜、装饰柜,但却很少见到书柜。1995年初,该市对20个镇进行了家庭藏书状况普查,共调查了24万户家庭,其中有书橱的6.7%,订阅两种以上报刊的8%,藏书在100册以下的51%,100册至300册的9.5%,300册以上的3%。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一二三工程”。
  江阴市总工会围绕这一工程,组织万册流动图书室送书下乡;团市委列出了全市青少年必读书目20本,并举办读书征文演讲赛;市妇代会向全市妇女发出倡议:“少买一件时装,添置一个书橱;少给孩子一点零钱,多送一些书籍;少做一顿美餐,多订一份报刊。”春节时,一些单位用买年货的钱为职工办了购书卡,作为职工的“精神年货”。
  市新华书店派员前往全国各大书店联系,使供书种类由1.3万种增加到1.5万种,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购书需求。他们还在农村新设购书点几十个,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下乡售书。市区的350多家个体书店书亭,成为新华书店的有效补充。全市图书年销售额以50%的速度逐年上升。
  江阴市在校学生22万多人,涉及18万户家庭,该市巧妙地“抓小带大”,以抓好中小学生为突破口,带动家长读书看报。山观中心小学开展了“红领巾小书房”活动,674名学生中,已建家庭小书房500多个。记者看到,在这些小书房里,除了各类书籍外,有地球仪或地图,有文房四宝、画具或乐器,还有哑铃、扩胸器等健身器材。在子女的感染下,一些曾沉湎于扑克、麻将的家长幡然醒悟,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相互切磋,其乐融融。
  去年5月,江阴举办了首届读书节,展出了十佳藏书之家的精品藏书、3000多篇优秀读书征文和800多位江阴籍作者的著作1500种,举办演讲近百场,1500人登台演讲。红火的读书节把江阴的家庭读书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有的主人还为书房起了雅号:光芒书斋、夜读斋、星艺阁等。光芒书斋的主人任连宝所在的璜塘镇还成立了横溪诗社,已编印两册横溪诗抄。任连宝的藏书乐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无书读;无肉使人瘦,藏书赐人乐。”
  读书乐,用书甜。在读书工程中,江阴市始终注重引导群众读好书,用好书,学以致用。璜塘镇的刘金发原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可走进他的房间,满眼都是种植蔬菜的书籍。他认真自学蔬菜种植技术,边学边干。前年,他种植的蔬菜获得纯利3万余元。现在,他已被另一个村聘为农艺师,负责指导管理这个村的蔬菜地。璜土镇农民杨同玉,1995年办起了千头猪场,他通过学习,采用多元素和中草药配方饲料,猪吃后生长健壮,出栏快,该方法已申报省“星火”项目。
  到今年4月底,全市30万户家庭中已有42%的家庭在“一二三工程”建设中达标。目前,江阴市家庭购书读书热潮方兴未艾,爷爷为孙儿买书、妻子替丈夫选书、新婚夫妇嫁妆备书随处可见。读好书、讲科学、学文化、学科技渐成时尚,而一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设计民宅时,也特地设计了书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