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复活节随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7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复活节随感
  李学江
  基督教有两大节日:圣诞节和复活节。从宗教的意义上来讲,复活节应比圣诞节来得更为重要。
  今年复活节期间,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开展了一次信众调查,结果颇为有趣。其第一问题是:复活节来临之际,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答巧克力的占54%;答一个很长的周末假日的占39%;答想起复活节农展会的占21%;而答想起这是个宗教节日的只占20%。另一问题是:复活节期间你打算做些什么?答全家团聚游玩的占80%;会朋访友的占78%;答吃圣诞巧克力和小甜面包的占66%;答要好好休息一下的占61%;答打算去教堂的只占38%,而真正前往者又远低于此。
  耶稣受难日那天,记者陪友人来到联邦公园游览,这一向是首都的重要庆典场所。寻着歌声走过去,见教堂唱诗班正在这里唱圣歌,但台下冷冷清清的只五六人而已。复活节(4月12日)这天,当记者驱车来到海滨小城巴特曼斯贝,不仅数十家汽车旅馆家家爆满,而且从海滨到河畔,家庭拖车和帐篷星罗棋布。在这么重要的宗教节日里,在这个基督教国家里大多数人想到的不是耶稣受难与复活,而是吃巧克力和甜面包;不是去教堂唱诗祈祷,而是到海滨观光旅游。这一现象颇耐人寻味。澳一主教哀叹道:复活节已经完全被商业化了!
  其实,多次调查显示,现在西方社会中,相信上帝存在和耶稣复活传说的人已越来越少。多少世代以来许多神学家和历史学家就在著书立说,考证和质询这些宗教传说的真实性。但真正给宗教以致命冲击的还是科学的进步。美国俄勒冈大学的神学教授马求斯·博格认为,耶稣不过是一个聪明的导师和社会预言家,一个“执迷于相信上帝存在的犹太人”罢了。他于最近写道:“那些在中世纪根深蒂固的基督教教义和信条已不再能左右可透过伽利略望远镜观察星空的人们了,一切古代的神礻氏和魔鬼都已被那个神奇的镜片从天宇中扫除得无影无踪。”其后达尔文的进化论更是给上帝创造万物的神话以当头一棒。而近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则终于将教会从学校中请出。1982年教廷给伽利略平反,标志着宗教对科学的屈服。去年基因羊多利的诞生,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无不含有对迷信的冲击,以致教皇保罗二世在今年复活节守夜布道中不无伤感地承认:“现代人对于自己主宰宇宙的能力是如此地自信,以至于不能承认创造者(上帝)所留下的奇迹了。”
  商品大潮的冲击,是宗教日渐式微的又一缘由。每逢宗教节期,制造商、广告商挖空心思,花样百出,将各式圣诞节礼物、复活节兔子巧克力等抛向世界的每一处角落,每一个家庭,全世界都像一个大商场,购物狂潮淹没了人们的宗教信仰。去年底一项有趣的民意调查问道:如果你能随心所欲,你最乐意做的事将是什么?美国人回答,最想干的事是节期能够不受财力限制疯狂大购物;其次才是坐航天飞机和当美国总统。至于去教堂和上天堂根本排不上名次!记得1993年,在人们的强烈要求下,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律:准许大型商场周日可以开门6小时,从而打破了周日不准营业的传统。因为这会诱使人们去商场观光采购,而不是去教堂听布道宣讲,此提案曾遭到教会的多次抗议,但终归是人心难违。这也反映出教会在商品大潮冲击下的无奈心态。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梵蒂冈自己的商业利益也是遍布世界各地的。
  是的,西方宗教正在走向式微,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教会还不会消亡。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急剧变动的社会里,它仍是一部分人寻求心灵安慰和精神解脱的一片绿洲;另一方面,教会自身也在寻求改革和抛弃部分迷信与偏见,力争不被时代所抛弃;同时它也力图在社会上扮演某些和平与和解的角色,从而让人们觉得它还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以争得一席存在与发展之地。不过,宗教要想通过参与社会和政治事务来争得人心,已不得不采用世俗化方式,它已更多地表现为人们节日狂欢的借口和点缀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