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鸟类天堂——鸟迷钟情北戴河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19
第12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鸟类天堂
  ——鸟迷钟情北戴河纪事
  新华社记者 屈维英 本报记者 李新彦
  北戴河,这个地处燕山脚下、渤海之滨的小半岛,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也是鸟类及鸟迷们的“天堂”。
  “野翅膀”又飞来了
  初夏,记者在树林荫翳、百鸟啭鸣的北戴河海滨漫步,不时看到三五成群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鸟迷”,他们或架起炮筒似的望远镜、摄像机,在蓝天碧海间捕捉飞鸟和涉禽的“倩影”;或背着沉重的行囊,巡游在山林、田野,静听莺啼雀鸣的妙音,细观珍禽异鸟啄食嬉戏的风采。
  5月7日晚,记者来到海外“鸟迷”下榻的北戴河金山宾馆,就遇到两批几乎“走火入魔”的英国“鸟迷”。晚8时30分左右,以鸟类专家鲍尔为领队的英国曼切斯特观鸟团一行6人风尘仆仆地回到驻地,并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鲍尔先生高兴地说,这是他第六次来北戴河观鸟,短短两三天时间,他们就看到了近300种风采各异的鸟,特别是看到了三种在别处未曾见过的鸟——白鹭、柳莺和布谷。他说,这么短的时间里看到这么多鸟,这在英国,在欧洲,甚至在全世界都不多见。北戴河真是一个观鸟的“天堂”!
  晚9时40分,鸟迷、专家托尼率领的英国“野翅膀”观鸟团一行29人,才吃完晚饭回到金山宾馆的大酒吧间,他们一边喝着青岛啤酒,一边兴致勃勃地回答记者的提问。托尼先生说,他们是第六次来北戴河观鸟,每次都是30人左右,加起来已近200人次了。这些“鸟迷”中,有著名的鸟类学家,有痴心的鸟类爱好者,也有年迈的家庭妇女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学生……托尼说,北戴河是世界上第四个观鸟胜地,鸟类资源丰富,可惜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他还就如何更好地保护北戴河的鸟类生存环境,让更多的鸟类学家和“鸟迷”到这里观鸟,提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金山宾馆一位负责接待“鸟迷”的女士告诉记者,不久,美国、瑞典、芬兰、加拿大的“野翅膀”们还要陆续到这里观鸟,他们已订好了床位,有的已经到了香港和北京。
  沙软潮平、气候宜人的北戴河,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个行政区。这个素有“中国夏都”之称的小半岛,每年夏天吸引数百万游客蜂拥而来,陶醉在大海的怀抱。春夏之交和秋冬之交,则是东北亚候鸟大迁徙的通道,因为这里除了供候鸟辨认飞行方向的海岸线外,还有茂密的树林,充沛的淡水,丰富的食物,以及大量的海滩、草地和沼泽,足以供南来北往的候鸟在旅途中“打尖”、歇息,或暂住下来生儿育女。
  据中外鸟类学家和“鸟迷”们长期观察记录,在北戴河及其附近共发现鸟类405种,占全国已知鸟类的1/3还要多。其中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68种。丹顶鹤、大天鹅、白鹳、苍鹰、海雕、鹊鹞等多种珍稀大型禽类,在北戴河都可以看到;雀形目小型禽类,更是满天翻飞,色彩斑斓,多达178种。
  “洋红娘”的中国情
  在北戴河,流传着英国“鸟迷”马丁·威廉斯当“红娘”的故事。原来,这些海外“鸟迷”大都是看了他的文章或受了他的鼓动而来的。
  1985年春大雁北飞的时候,刚从剑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的马丁一行4人来到北戴河。英国“鸟迷”们春秋两季大多云集到世界闻名的观鸟胜地以色列、加拿大、美国,而北戴河观鸟的盛事却鲜为人知。初来北戴河,一连等了几天也没有看到比较珍稀的鸟,这使“鸟迷”们神情沮丧。第六天一大早,他们爬上高山,越过沼泽地,依旧一无所获。突然一阵鹤鸣,使他们喜出望外。翱翔在蓝天上的,有丹顶鹤、白鹤,它们排成人字形队阵,由南往北飘然而过,共有280只!据有关资料记载,全世界仅存鹤1200只,他们一次就看到了其中的近1/4。这意外的收获,激发了他们观鸟的热情。当年秋天,马丁又到了北戴河,累计发现鹤类2729只,超过世界已知数的2倍多。
  从此,每年春、秋两季,当候鸟飞来的时候,马丁也翩然而至。到目前,他已第十六次来北戴河观鸟。在这里,他看到了340多种鸟,写出了20多篇论文和趣闻,尤其是《中国北戴河鸟类观察与研究》一书,在海外广为流传。因此,他受到北戴河鸟类保护协会的厚爱,被聘为顾问。这位“洋红娘”热情地说:“观鸟活动的日益增多,反映了人类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北戴河的鸟这么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么好,定会招来更多的‘鸟迷’。”他表示,他将竭力来推动这项工作。
  “娘家人”的慈母心
  一只幼小的白鹤会记住去年重阳节这个吉祥日子的特殊意义:这一天体力不支的它降落在北戴河境内的一片海滨森林,接受了最精心的救治和护理,成为近年来北戴河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得救的第115只大型珍禽。这些国家级保护动物,有的在田野采食时误食农药,有的在迁徙途中生病掉队,经过当地专家和群众的悉心保护,它们才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在海外“鸟迷”们钟情于北戴河的同时,国内一些鸟类专家和鸟类爱好者,也在北戴河开展起群众性的观鸟、护鸟活动。
  我国著名鸟类学家、北戴河鸟类保护协会副会长许维枢教授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协会成立10年来,发起组织了一系列爱鸟活动,并确定每年4月最后一周为爱鸟活动周。有一次北戴河举办鸟类和环保知识大赛时,参赛队有7支,其中有少年学生、机关干部、宾馆服务员……
  北戴河鸟类保护协会一诞生,就成了鸟类的“娘家”。有的渔民把从海边救起的丹顶鹤送到“鸟协”请予保护。渔民救起的第一只丹顶鹤,在精心喂养几个月后,已由江苏盐城鹤类自然保护区派人来接回了故乡。国家林业部门在北戴河建立了鸟类环志中心,在鸟儿的爪子上套上一个金属环,标明年月日和地点,以追寻这些鸟类的踪迹和活动规律。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有效地保护候鸟,北戴河“鸟协”特地与国际鹤类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及国内几处鸟类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业务联系。
  谈及未来的鸟类保护工作,许维枢教授说:“鸟类是人类的朋友,鸟类保护是自然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像保护人类自己一样,继续强化爱鸟意识,增加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切实保护好北戴河这个鸟类的乐园,让它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
  来自“鸟迷”的呼声
  “鸟迷”们在观察和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建房、修路、砍树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北戴河的生态环境远没有以前好了,致使鸟类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小。为此,他们大声疾呼。
  英国“野翅膀”观鸟团领队托尼先生说:近年来,北戴河到处都在盖房子,一些鸟类觅食、饮水的地方修了路,一些大树也被砍掉了,鸟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如果这样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这里就没有鸟儿了。鸟儿没了,他们以后就到别处去观鸟,再也不会来北戴河了!
  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曾16次来北戴河观鸟的马丁·威廉斯先生,对捕鸟、食鸟的不法行为深感痛心和不可思议。他亲手把受伤的鸟从地上捡起来,送给鸟类保护协会,又把各种捕杀鸟类的行为拍成一张张幻灯片,送到“鸟协”放映。他多次直率地对中国朋友说:“对伤害鸟类的事,政府为什么不严加管理?警察为什么不严加制止?对这么难得的鸟类资源为什么不倍加珍惜?在发达国家,伤害鸟类是要坐牢的啊!”
  我国鸟类学家许维枢教授等,也对北戴河鸟类生存环境的日渐缩小深感担忧,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意见。
  如何保护、利用好北戴河鸟类资源,更好地为旅游业服务呢?中外鸟类专家和“鸟迷”们建议:
  ——强化爱鸟护鸟和保护整个生态环境的意识,加强教育,健全法制,杜绝一切伤害鸟类的不法行为。拥有“夏都”北戴河的秦皇岛市,在发展经济时应以无污染的高科技产业为主,成为保护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模范地区,为成群结队而过的鹰鹤雁雀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投以适当资金,建立必要的观鸟设施,在鸟类最集中的一些海滩、河口、树林和高山,建立一些观鸟亭,购置一些望远镜,供游客观鸟用。还应创造条件,建立爱鸟护鸟教育中心和鸟类研究中心,把北戴河的鸟类保护推向较高的层次。
  ——遏制乱挖、乱建现象,保护好每一片树林和绿地,并施以法律手段,防止北戴河都市化倾向的发展和蔓延。
  ——扩展北戴河鸟类保护区。以北戴河为中心,从燕山山脉到渤海之滨这一狭长地带,以至整个辽西走廊,都是东北亚候鸟大迁徙的通道,应将这一带视为一个整体,来开展鸟类保护工作。(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