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走进春天——从博览会看服装业的快速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1
第2版(经济)
专栏:

  走进春天
  ——从博览会看服装业的快速成长
  本报记者 彭嘉陵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在4月的春光里以直接成交21亿元(是上届的一倍多)的骄人成绩降下帷幕。
  服装业空前繁荣
  在连续办了五年之后,’98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从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移师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面积比上届扩大一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得以买下了很大的展位,充分展示企业风采和异彩纷呈的服装。
  应该说,过去的一年是中国服装业水平提高很快的一年。据统计,1997年,我国生产服装约90亿件,服装出口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达到了317.8亿美元,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近70%,比上年的250亿美元增长26.8%。而且,一般贸易首次超过加工贸易。往年出口以文化衫、睡衣、睡袍等低附加值针织产品为主,去年男女西裤及套装等较高附加值的服装占了近30%,单件产品平均价格升高。这表明,我国纺织服装工业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从产销和出口来看,现在是中国服装业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期,不仅有世界第一的产量,更有一批正在成长中的品牌。
  设计师和品牌迅速成长
  这届博览会继续举办“兄弟杯”国际设计大赛选拔设计新秀,人们普遍评价,青年设计师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黎明杯”第三届中国十佳设计师评选和号称中国服装界的诺贝尔奖——益鑫泰设计大奖的评选,使设计师的地位更受人注目。
  1997年是我国服装企业和设计师做得很辛苦的一年,但也是收获较大的一年。这一年,随着’97博览会提出创名牌推名师主题,许多服装企业迅速觉醒。特别是杉杉集团投巨资建起设计总部,并高薪聘请著名设计师后,各企业纷纷效仿,一批在国内外有所成就的设计师受到服装企业的格外看重。这一年,服装企业与设计师频频签约,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设计师有了用武之地。业内人士把这一年称为服装界的“设计师年”。
  由于设计师的加盟,一批有实力的服装品牌陆续诞生,如法涵诗、圣三利、益鑫泰、太和、黎明—小筱、名娜、雅鹿、哈德利、美尔姿等等。这些品牌经过一年艰苦运作,正在快速成长,逐渐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
  面料仍然滞后
  令人遗憾的是:国产面料仍无起色。一些总体让人看来很不错的服装,用的大多是进口高档面料。
  而观看香港的时装表演,最大的感受是面料好。香港展馆挂在衣架上用于贸易洽谈的成衣,也同样如此。当然,据介绍,有的高档服装用的也是进口面料,甚至是定织定染的。但香港有专门的机构开发面料,并负责向服装企业推荐。
  面料问题是制约中国服装业进一步发展的老问题,现在看来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其症结在于,面料企业与服装企业脱节。近年迅速崛起的服装企业大多是私营或集体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而面料生产企业大多是国有纺织老企业,机制转换慢。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圣三利品牌的总经理兼总设计师谢锋说,在国外,新型面料往往是设计师带动起来的。
  国产面料如何跟上去
  中国服装协会理事长蒋衡杰说,关键要把服装上下游结合起来。目前服装企业和纺织企业各顾各的,并未真正形成上下游协作关系。曾经搞过面料设计的谢锋说,他们新近推出圣三利品牌服装,就与国内一些面料企业进行过试验性合作,圣三利设计出一些面料款式,寻找相应纺织企业去生产。现在看来比较满意。
  中国是纺织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服装界人士的最大愿望就是把国产服装真正销往世界各地。但是,国产服装还需继续在推名师、打品牌方面下功夫,面料的提升更需要加紧进行,同时,加快建立自己面向全球的销售网络也刻不容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