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现代中国的文学丰碑——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2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现代中国的文学丰碑
  ——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
  本报记者 张大农
  文学,作为人类精神历程的审美记录,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在这激荡的百年,中国文学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争取解放、富强的悲壮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的主流与中国人民的悲喜忧患始终紧密相联,许多作家及其作品紧贴着时代的脉搏而留系在现代中国人民心中。这一文学的世界,除了以丰富、浩繁的作品留存于历史,还应以独特的物质形态立一座丰碑,让走进新纪元、迈向新时代的中国人,时时能够从中凭眺一个壮丽、绚烂的精神世界,在追求富裕生活的同时,也懂得继承并拥有前辈留下的精神财富。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旨在引导人们回顾并珍重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的精神宝库。
  中国现代文学馆,最初是由现代文坛的泰斗巴金先生于1981年倡议,得到了当时中央主管文化宣传工作的胡乔木同志赞同,并会同当时北京市和解放军总政文化部的有关领导同志白介夫、刘白羽,最后商定,由总政歌舞团腾出北京西郊万寿寺内的西院,暂借给中国作协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1985年,文学馆在北京紫竹院以西的那座已被列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庭院中挂牌成立,与北京艺术博物馆共栖一隅。
  由于是借栖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建筑的设施、格局不得擅动,文学馆在最初的筹建阶段,就已感到环境条件对自身业务发展的诸多不便。
  作为中国作协的下属单位,文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收集、整理和研究现当代中国作家的有关文物、手稿、藏书和其他资料。这些材料的防火、防霉、防蛀措施与文学馆所在建筑的维护并非一举兼得,相反,还会相互掣肘。
  除了作为资料的收集、保管、研究机构,现代文学馆还应承担向一般读者介绍、推广文学知识的职能,这些,也因场地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做到。
  1994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在万寿寺借居十年,惨淡经营。尽管物质条件日渐不支,但文学馆的工作人员依然筚路蓝缕地打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础。
  文学馆的首倡者巴金先生给江泽民总书记写了一封信,吁请兴建新馆。江泽民同志在巴老的信上批示:“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家,总要想办法拿点钱出来,支持文艺工作。望各界予以继续支持。”
  冰心老人也给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写了言辞恳切的信,呼吁尽快解决文学馆新馆的立项审批。对这些耄耋之年的文坛先辈来说,建立文学馆几乎成为他们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这不仅可以告慰那些已经辞世的文坛星宿,更重要的是使国家民族的精神遗产能够以满意、妥善的方式保存下来,教育来者,启悟后人。
  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中国现代文学馆1994年便在国家计委通过了立项审批。新馆位于北四环东路南侧,占地面积四十六亩,建筑面积达三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文学博物馆。按照规划,包括图书馆、档案馆、作家博物馆等主体建筑在内的一期工程总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预计投资一点五亿元,将于明年国庆五十周年前夕建成启用。其后的二期工程为七千平方米的作家文库,三期工程为九千平方米的服务设施。
  世纪交会之际,首都北京有七项举世瞩目的大型文化建设工程,中国现代文学馆荣列其中,这说明党和政府充分重视文学艺术这一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当今世界上,以现代文学为主题的文学馆为数不多,如此规模、档次的更是绝无仅有。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建成将成为中国作家值得骄傲的盛事。
  据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舒乙介绍,由建设部建筑标准研究所设计的文学馆新馆,是一座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现代建筑。它力避通常所谓“民族特色”的千篇一律的大屋顶,而追求一种亲切的人文精神。它由三层主体结构和东西两翼的辅助结构组成,配以散文风格的庭院式布局,让观众可以在参观流连之中与现代文坛的名宿泰斗亲切地交流对话。真人大小的青铜人物雕塑与读者——观众生动自然地共处于开放的空间,把人们巧妙地带到一个个熟悉的文学世界。这里既可凭吊先贤,又可领略文学的内蕴,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方便自如地获取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背景资料,由此,我们可以认定,这也是一个面向普通读者的文学天地。
  在文学馆的大厅,将设立三处独特的“文学景观”。一个是历届获奖作家及作品展台,配以交互式的电脑触摸屏,读者可以方便而随意地查询现当代文学名家名作的有关背景资料;
  另一处则体现了当代文坛的盛况——一对高达三米的巨型艺术瓷瓶,将永久性地置于文学馆大厅,上面刻有五千余位中国作协会员的亲笔签名。电脑查询系统内收录了每位作协会员的简介并附有特向每位会员征集的“一句话创作”。“一句话”浓缩了每位作家深刻的文学感悟和人生体验。经典性、深刻性、独创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是文学馆向每位作家提出的征稿标准。一百五十字以内的篇幅浓缩人生精华,对于锦心绣口的作家们也是不可掉以轻心的“考试”,而最终的考官,将是广大的读者,是严峻的时间。
  当代作家生活风貌也是文学事业的一个重要侧面。它是作家从事创作的基础,也是读者了解作家的注脚和窗口。文学馆大厅内为此也特辟一方天地,展示现当代作家的生活风采以及有关机构、团体的社会活动。
  新馆开馆之际,将在一层举办“巴金生平作品展”,二层举办“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展”,三层为著名作家的个人文库,初期有四十位作家,二期工程竣工后,预计可容纳一百五十位作家的个人文库——它们将成为研究现当代文学史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文学馆的蓝图是令人欣幸而向往的。也许从落成的那一天起,她又将面临新的局面和挑战。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日常的事业开支——规模越大,现代化程度越高,日后所需经费也越多。人们耽心她高贵得不堪供养。事实证明,一些文化设施最终走上“以文养文”的路子,实在是一条不得已而为之的尴尬之途。但愿中国现代文学馆能够保持她应有的矜持庄重,成为读者心目中的文学殿堂。
  眼下,现代文学馆正以令人惊喜的进度加快建设。文学馆的工作人员不时用摄像机拍下工程的进展情况,送到上海巴金老人的家中。这是老人心中平时最为关注的一件大事。巴老曾经表示有生之年他只可能为一件事再来北京——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落成开幕典礼亲自剪彩。
  文学界的同仁,广大的读者都企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上图为中国作协和现代文学馆负责人在巴金家中介绍文学馆新馆设计模型。
  左图为目前借栖北京西郊万寿寺内的中国现代文学馆。(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