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马来的风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马来的风筝
  吴珹
  傍晚,我们从新山的彩虹花园走过,见草地上有一群人在那里放风筝。我感到很奇怪:“这么热的天还有人放风筝?!”华文作者马汉先生告诉我:“这里不分四季都有人放,而且不是小孩们,都是成年人。”
  从马六甲海峡吹来的风,把那些鱼鹰、鹦鹉、孔雀、蝴蝶等形状的风筝送上天空,飞得最高的是月亮风筝。
  相传,马来西亚对风筝的尊重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那时候,有一个农民在他的田里遇到一个迷路的女孩子,他把女孩子领回家,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抚养。女孩子越长越漂亮,他和乡亲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好,村子越来越富裕。这农民十分欢喜,但他老婆产生了嫉妒之心,把女孩子赶出家门。从此,收成一年不如一年,那农民家一年比一年穷。后来,他才知道那姑娘是稻神的化身。有人告诉他,为了向稻神致歉,必须做一个漂亮的东西,飞到天上去,并发出女人忏悔的呜呜声,稻神便知道你们又在受苦。那农民便做个风筝,随着风筝的放飞,他的日子又渐渐富裕起来了。
  为了取悦于稻神,风筝做得非常好看,这成了一个传统。马来人制作风筝,都十分注意装饰。当风筝骨架扎好并糊上一层废纸后,就开始精心打扮,图案讲究对称,剪贴绘画虽然费工费时,然而,他们一丝不苟。马来花卉和行云变幻是他们最喜欢采用的图案。在南部地区,他们把马来地方绘画与爪哇的蜡染印花法结合运用,从而创造出倍受欢迎的风筝。他们对待图案的制作和放飞都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对于不加装饰的风筝,就被视为不穿衣服的人不能出去旅行。
  这里的风筝都很精美,在新山胜宝利风筝专卖店里,我们看到几百种样式各异、绚丽多姿的风筝,实际上,它们也都成了富有特色的工艺品。
  风筝作为一种艺术,也飞上了舞台,马来西亚有些戏就取材于风筝,其中最出名的一出舞剧是青年之神德瓦姆达的故事。德瓦姆达爱上了天上的公主,为了要到天空去找公主,他从母亲那里借来一只具有魔力的风筝,上面镶着稀有的宝石。当他飞到天空后,把风筝拴在一棵大树上,结果大树连根拔起,后来又拴在一块巨石上,巨石也腾空而去。他十分焦急,便大声求援。忽然来了一位老人告诉他:“宇宙间,任何东西都拴不住你的风筝,这只风筝,只能拴在你的心上。”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放风筝既是为了娱乐,陶冶心情,也可锻炼身体,所以,马来西亚政府经常组织风筝比赛,以此代替斗风筝的旧俗。据说在15世纪,有个王子放飞一个用粗绳子牵引的特大风筝,肆意割断村民们的细线风筝,以此取乐。王子的蛮横行为激起了一个姓黄的小伙子的愤慨,他做了一个轻捷漂亮的小风筝,在风筝上粘满玻璃渣子,这个风筝起飞后,很快就割断了王子风筝的粗线,皇家风筝坠入大海,天空又成了村民们自由放风筝的天地。从此以后,人们常用这个办法互相斗风筝。现在政府禁止这种形式的比赛,社会越来越文明了。望着天空自由飞翔的风筝,人们心旷神怡,仿佛在放飞着一串串欢歌笑语和美好心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