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绵阳实行资产劳动力双优配置 国企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8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1版(要闻)
专栏:

  绵阳实行资产劳动力双优配置
  国企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率达83%
  本报成都5月24日电 记者刘裕国报道:被国家列为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四川省绵阳市,坚持优化劳动力配置与优化资本结构紧密结合,促使再就业工程顺利进行。到4月底,22户市属国有破产企业12485名失业职工,已分流安置10420人,分流安置率达83%以上。现在,绵阳人心稳定,经济繁荣,一季度工业生产增长14%以上。
  1996年末,绵阳市按照“抓大放小,扩优扶强”的思路,对一批长期严重亏损或资不抵债的市属国有企业果断实行破产。全市分别建立了市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和市破产企业资产“托管”中心,同时在企业主管部门成立了行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和行业资产“托管”中心。企业破产终结时,职工交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资产移交资产“托管”中心“托管”,使职工与资产分离。再就业服务中心对破产职工进行日常管理,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养老、医疗社会保险费,进行转业培训、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交流、组织生产自救等项服务,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资产“托管”中心对破产企业资产,通过转让、拍卖、收购等形式尽快将资产变现,并按规定用于破产企业人员的分流安置和清偿债务。
  绵阳市把实施企业收购、兼并、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非国有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制订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实力的非国有企业收购、兼并国有企业,鼓励下岗职工到这些非国有企业就业。1997年以来,该市先后有市经纬编厂、永生食品厂、市裘皮服装厂等10多户国有企业被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收购、兼并,不仅盘活了近亿元的国有呆滞资产,促进了非公有制的发展,而且使这些企业近一半的下岗职工在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重新找到了就业岗位。
  实施再就业工程与资产重组相结合。绵阳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充分利用本市的有利条件,制订数十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来绵阳兼并、收购企业。去年以来,先后有上海梅林集团、香港华润集团、河南双汇集团及本市的长虹集团等20余户省内外知名大集团公司收购、兼并、控股破产企业和弱势企业。这些企业被收购、兼并和控股后,经营状况普遍在较短时间内有了改观,并且为绵阳市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