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一“实”值千金——湖北保康县委大兴实干之风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一“实”值千金
  ——湖北保康县委大兴实干之风的故事
  李公平 熊北涛 刘东仿
  保康,作为湖北省最贫困的山区县,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财政收入连续3年分别以41%、21%和29%的速度递增,贫困人口也由3年前的10万多人降至3万多人。世世代代所期待的“保民安康”之梦逐步变为现实。群众称赞说:“这得益于县委大力倡导的实说实干的工作作风。”
  一副对联倡实干
  在保康有一副老少皆知的对联:“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横批:“实说实干”。这是1996年春节前夕新任县委书记汪明新的“施政宣言”。
  一股实说实干之风由此迅速在全县兴起。县委领导率先垂范。县委书记汪明新经常到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县长吴方军分管磷化工业,全县50多家磷化企业的所有车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技术、电力等难题,使磷化工业的税收成为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计划生育是山区最难的事,县委副书记刘友明带队走村访户,检查督办,使全县计划生育工作由全省后进变为先进……
  干部实说实干,群众干劲更足。群众感慨地说:“不怕穷,就怕干部作风飘浮,实说实干值千金!”有4个乡镇之间的28公里乡级公路,坡陡路窄,一下雨雪就不通车,多年没有解决。这年冬天,6000多农民自发来到工地奋战1个多月,建成国家山区二级公路。
  一次“结账会”奖实干
  在保康县容不得只说不干的“花架子”。每年初县委、县政府都要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两个文明建设的责任状,每一项都有具体的指标和奖惩标准,并由负责人缴纳风险抵押金,完成任务情况由县“目标管理办公室”统一考核,年底召开大会结硬账,既兑现经济利益,又决定干部升降任免。
  1997年元月18日,全县首次“结账会”召开。超额完成上一年度责任目标的12个乡镇和部门负责人精神抖擞地走上主席台,从县委、县政府领导手中除如数领回了所交的风险抵押金和年薪外,还获得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的奖金;而未完成目标的8个部门负责人不仅被扣发了年薪,还赔进了风险抵押金近2万元。
  3年来,全县共提拔实干者120余人。马桥镇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带领群众苦干实干,使一个边远高寒山区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县首富村,县委破格提拔他为镇委副书记。
  一次“三走”察实情
  走边远,走贫困,走农户,县委常委们在“三走”中走村入户察看群众生活,挨村挨户地落实脱贫计划。根据“三走”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扶持特困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18条措施,向40个特困村派驻了扶贫工作队。群众不脱贫,干部不回城。
  “三走”之后,下坪村500亩常遭水淹的低洼田被改造成高产田,学生从危房搬进了新校舍;鸡公岭村的群众盼了多少代的窨水井建起了,桥架通了……保康县委已决定把“三走”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县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中加以推广,每年都开展走村串户的调研,形成察县情观民意的调研之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