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清明上河新画卷——河南开封县创建文明县城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清明上河新画卷
  ——河南开封县创建文明县城记
  新华社记者 闻有成 本报记者 张严
  初夏,记者来到河南开封县采访,一座洁美、文明、开放、和谐的现代化县城映入眼帘。那新颖别致的楼房,鳞次栉比的商店,还有宽敞、平坦的大道,绿的树木与相间的花坛……令人目不暇接。
  许多人说:“到开封,如果只看当年《清明上河图》展示的大宋都的古城旧貌,不看现代风格构筑的开封县城,那将是一大遗憾。”
  把城市建设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以科学规划编制作龙头,描绘现代化城区的新画卷
  曾几何时,开封县城还只是“一条半街两座楼,抽支香烟走到头”。城区面积不足2.3平方公里,县城被四个村庄所包围,村中有城、城中有村。小商小贩乱摆摊设点,以街代市现象随处可见。县城路难行,灯不明,水不通。长期以来,城区建设十分缓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封县委、县政府领导逐步认识到,县城是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成果在这里集中展现,人们的文明素质在这里得到熏陶提高,因此,必须把县城文明建设摆放到重要位置。
  根据县里的实际,他们按照“统一规划,多方筹资,多轮驱动,顾全大局,快速发展”的原则,首先以科学规划编制作龙头,聘请了省、市有关专家重新编制了开封县1995—2010年跨世纪县城总体规划,使县城的各项建设纳入了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4年来,他们共投入建设资金3亿多元,完成了50多项市政建设工程。新修拓宽了祥符大道、人民路等10多条干道,长达25公里。架设路灯1100多盏,栽种各种绿化树木20多万株,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城区面积由2.3平方公里扩大到7平方公里,构筑起了现代化县城主体框架。
  现代化县城必须辅以科学的城区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设施的功能,创造优美的环境
  抓硬件,更要下功夫抓软件。开封县周密安排,实施“形象工程”建设,提出深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塑造包括行业、公仆和市民的良好形象。同时,强化市容整治,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
  为制止垃圾乱倒、果皮纸屑乱扔的不良习惯,城区规定居民早7时前、晚7时后到指定地点放垃圾,瓜果商贩自备垃圾容器。在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经常性的卫生监督管理和临时性督促检查相结合,划段定人包干管理与集中突击治理相结合,专业队伍管理与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相结合。县城管委、文明办经常会同工商、公安、卫生、文化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县城乱摆乱放、乱搭乱建、乱泼乱倒、乱涂乱画和交通秩序深入治理。据统计,1997年有67处违章建筑被拆除,处罚教育违章摊贩450人次,处理施工占道30多起。
  为在城区建立良好的交通公共秩序,公安交警加强了道路与交通管理。“为民重于一切,爱民大于一切,帮民舍得一切,救民豁出一切”,这是公安局对全体干警提出的要求。公安交警的模范行为,在社会上产生了示范效应。县工商局提出了“有困难找工商,满意在市场”,对商户实行受理、审核、收费、发展一条龙服务;与群众接触面宽、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交通、卫生、商贸、供电等部门,也都纷纷建章立制,努力营造人民满意的窗口。
  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和改变精神面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它更离不开人们积极广泛的参与
  县委一班人认为,塑造县城新的形象,规范是一时约束,重要的是人人关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
  开封县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等各种宣传媒介进行了“城区是我家,搞好市容靠大家”等系列宣传,县城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文明意识为内容的争当文明市民活动蔚然成风,创建文明街道、文明楼院小区、文明单位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1997年开封县创省级文明单位8个,市级文明单位(标兵)35个,县级文明单位285个,创“十好”文明家庭2920户,居民的文明意识不断加强。
  栽下文明树,引得凤凰来。有了硬软环境的改善,又有先后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来此投资。县委书记杨文生对记者说,1995年以来,这个县共引进项目120多个,引资总额4亿多元。目前,来开封县投资的国内外客商已有30多家。
  文明县城建设、城乡居民素质的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县级综合经济实力排序,开封县位居开封市5县之首。今年3月,开封县城荣获了省政府授予的“文明县城”称号。(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