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工程”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2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工程”小议
  张德森
  “工程”的原意是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是由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发展而来。“工程”的“转意”是指大型基建项目。社会系统工程亦然。以“工程”称之,是言其大,言其难,言其重要。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成功地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中央、国务院正在组织实施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则是在国企改革攻坚阶段的重大系统工程。中央要求,务必全力以赴,务求全胜。
  但是,也有把“工程”用滥了,用俗了的。一“滥”一“俗”,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对于需要认真实施的真正的“工程”,也往往给涂上一层滑稽的色彩,影响人们的情绪,分散人们的精力。
  最近回家乡和乡亲聊天,当问及有什么忧愁的事时,他们说,最令他们头疼的是“工程”太多,什么“改厕工程”、“吃水工程”、“读书工程”、“爱心工程”、“教育现代化工程”、“马路工程”,还有“电话乡工程”、“有线电视工程”、“绿化达标工程”等等。每一项工程,都要出钱,不堪重负。
  按理说,这些工程都是好事,有的是为了群众健康,有的是为了改善环境,有的是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为什么为民办好事却得不到群众拥护,反而成了他们的心病?这件事值得深思。
  其一,做好事不一定越大越好,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许多干部,新官上任,喜欢“烧火”,总想搞大工程。愿望固然是好的,但这样的愿望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为人民所接受所拥护,那是又一个问题。办任何事情,不仅有一个条件问题,还有一个火候问题,要水到渠成。凭想当然办事,往往事与愿违。当年焦裕禄同志根据兰考的实际情况,为治风沙,带领全县人民大种泡桐树,投资不大,改善了环境,造福后代。这样的事,人民不会不满意。
  其二,办好事也不是越多越好。比如,上述近十项工程都是好事,但一下子铺开,要老百姓装电话花上几千元,装有线电视花几百元,买书橱、添新书又要上千元,吃上自来水又要用掉一二千元,办教育、修马路、搞绿化,加上“爱心工程”都要叫老百姓掏腰包,老百姓怎么承受得了?正确的路子应是量力而行,每年搞一两个工程,扎扎实实,循序渐进。想一口气吃成胖子,只能是欲速不达。
  其三,办好事要实实在在,切忌形式主义。一些村镇为了实现电话村镇的目标,动员家家户户装电话。到头来,电话装得不够,就逼下面凑数字,为的是争那个虚假的第一。有的地方,为了凑足小康水平那个收入数字,不惜采用逼报、虚报、重复报的手段,劳民伤财,败坏党的作风,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这就更成问题了。“干部争功,百姓受穷”,老百姓对此很反感。
  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真正做一个受人民爱戴的公仆,除了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外,还应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正的“工程”要真正当“工程”去对待,算不上“工程”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老老实实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这样,才无愧于人民公仆的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