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星期音乐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3
第8版(副刊)
专栏:

  星期音乐学校
  徐徐
  一九四一年冬天,我患了伤寒病,住在中央医院。有一天,金紫光同志(星期音乐学校的教务长)到医院找我。他对我说,延安文化俱乐部领导开展星期音乐学校的业余活动,要在短期内培训大批文艺骨干,活跃延安的文娱生活。现在要筹备举办口琴班,请我担任口琴教师。当时向隅是校长,教乐理和作曲法;时乐濛是合唱队指挥;唐咏梅、杜矢甲教声乐。学员来自各个学校,如女大、抗大、党校、陕北公学、行政学校以及医院、后勤部门等处的文娱积极分子、音乐爱好者。这些学员的热情非常高,学习很刻苦,进步较快。他们每个星期天都要走很远的路赶来上课,而每次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口琴班学员共有三十多人,在被封锁的边区,有一只口琴就算是很难得的乐器了,大家都十分珍惜这些宣传武器。我们排练了一些世界名曲,并改编了一些陕北民歌,还常在文化沟口上,利用高坡土坎作为舞台进行演出,观众中有中央领导同志和当地农民、学生、工作人员等各行各业的人。有时我们也把节目带到留守兵团、党校、后勤机关,观众反应很热烈。文化俱乐部的何年、肖扬等同志也和我们在一起废寝忘食地工作。我们感到,作为文艺工作者,为群众服务,是最大的幸福和愉快;不但光荣,而且自豪。我们常常一早从桥儿沟鲁艺出发,通过飞机场,过延河到文化俱乐部;往往演出到深夜才又经过飞机场,踏着寂静和曲折的山路返回到鲁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