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珍爱民族文化和历史——挪威西部峡湾纪行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2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珍爱民族文化和历史
  ——挪威西部峡湾纪行之二
  本报特派记者 章念生
  5月6日,我们离开弗罗拉坐船向北。曲折的海湾、高耸的悬崖、奔泻的瀑布和远方的雪线,构成了挪威峡湾一幅典型的风景画。
  从弗罗拉北进的途中,挪威渔业部的麦肯尼斯不停地向我们介绍峡湾地貌构成等情况。对于沿岸那些古老的渔民房子和航标灯,他更是津津乐道,言语之间充满着一种自豪感。在主人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一个岩画区,零零散散的岩画分布在一个小岛的不同岩层上,岩画描述的主要是鹿的生活。据考证,这片岩画区已有4000至6000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个岩画区,挪威政府制订了严格的保护措施:过往轮船没有许可不得靠近小岛,岩画区夏季对游人开放,但严格限制每天上岸的游人数目,而且必须有导游领路方可。我们登上小岛是经过政府特许的。在我们参观的时候,麦肯尼斯一再告诫我们不要踏上岩石,说那是违反规定的。
  抵达莫罗市,迎接我们的是市长助理,他一身民族装束,上身是挪威式花毛衣,下面是马裤靴子。他说,这身打扮是为了告诉大家,今晚市长举行的欢迎晚宴将是一次挪威式的传统宴席。晚上,当我们一行来到晚宴地点时,见到的是一所建在水面上的红色破旧木房子。据介绍,这所房子建于1630年,是当时渔民交换渔产品的地方。市政府现拨款1200万挪威克朗进行修缮,准备将其改建成一座博物馆。穿过狭窄的大门,便是临海走廊,透过罩在周围的渔网,又见一幅如画美景:远处山峦重叠,落日的余晖已将碧波荡漾的水面染成了金黄色。入口处,七八个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妙龄少女,用热情的眼光和悠扬的琴声来表示对我们的欢迎。
  走进这个不小心会碰着脑袋的宴会厅,见屋梁上悬挂着数盏马灯,用粗木条拼起来的长桌居中而放,上面点着蜡烛,烛台四周挂着从海边捞来的水草。长桌尽头有一只破旧小舟,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海鲜食品。宴会开始前,这群少女又为我们奏起挪威民间音乐。主人和几位挪威记者情不自禁地和着节拍哼开了他们熟悉的曲调,他们是那样地专注和投入,仿佛忘了我们这些客人,也忘了他们自己,完全融进了民族音乐之中。通过他们的表情,我们可以体味到他们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和敬重。屋里很冷:凛冽的海风从四周板壁、地板缝中钻进来;摇曳的烛光中,能清晰地看到我们呼出来的热气。但身处这种氛围,聆听主人郑重其事地讲述这所房子、这座城市的历史,寒意便在无形中消失了。
  挪威人非常热爱他们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就在参加晚宴之前,莫罗市的女市长特意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带我们瞻仰了二战时期抗击德国纳粹而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马丁·林格纪念碑,还参观了二战时盟军与纳粹交战时建立雷达站的地方。在以后几天的采访中,每到一处,首先听到的也总是当地的历史介绍。在奥勒松市,为我们开车的司机,每到一座建筑,一条大街,都主动为我们介绍它们的来历。在卡尔沃格市,当地人抱怨整个挪威没有一所渔民博物馆,政府没有对那些古老的航标灯进行很好的保护,并请我们见到渔业大臣时一定反映这个意见。对此,这位大臣作了认真回答,承认这是失误,说政府是该考虑拨款建一个渔民博物馆。(本报斯德哥尔摩5月18日电)
  身着民族服装的少女们在奏乐迎宾。本报记者 章念生 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