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英山科技兴茶出效益 一斤“春笋”值万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英山科技兴茶出效益
  一斤“春笋”值万金
  本报讯 在地处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英山县最近举办的“中国英山第七届茶叶节”上,英山“春笋”极品名茶拍卖现场竞争激烈,经过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茶商的竞价争夺,最后由浙江省富阳茶叶机械厂厂长以500克1.18万元的最高价买走,开创了英山茶叶单价历史的最高纪录。一些干部和茶农高兴地说:“一斤春笋,价值万金的事实,启发人们深刻认识了科学技术就是财富这个道理。”
  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各级干部和广大茶农对科学技术不断认识、不断探索的过程。从1996年起,他们认真总结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决定由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举全县之力,全面实施科技兴茶战略。
  ——普及新的优良品种。俗话说:“品种好一半茶,品种差是白抓。”近3年来,他们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和各乡村以及广大茶农宁可节约其他开支,也要克服困难,筹措资金抓紧引进、改换和新种白毫早、早逢春、福鼎大毫、鄂茶1号等11个无性茶树优良新品种。
  ——推广新的栽培技术。近3年来,该县依托省农科院和有关大专院校作技术靠山,共组织集中培训8万多人次,组织茶叶专家现场指导290多人次。同时,他们从县乡两级机关中抽调100名懂得一定茶叶知识的机关干部,脱离机关工作,然后分到全县100个重点茶场,具体指导和帮助茶农。
  ——采用新的制作工艺。从1996年以来,该县采取集中培训、考核发证、现场指导和技术比武等形式,大力推广精品名牌茶叶的先进采制技术,规范制作程序,严格制作要求,全县共培训出制茶能手4100多名。
  英山县茶叶依靠科技发展到5700公顷,年产干茶510万公斤,系列产值过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的产茶大县,全县80%以上的农民靠种茶和卖茶脱了贫,有的还发了财。(胡映球 余立 胡四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