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倾听珊瑚礁呼唤——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赴三亚考察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倾听珊瑚礁呼唤
  ——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赴三亚考察侧记
  新华社记者 李术峰 本报记者 赵永新
  5月的海南,碧海蓝天,赤日炎炎。24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率领《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沿海岛公路驱车南行,赴三亚热带珊瑚礁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
  三亚市是我国最南端的滨海旅游城市。历史上这里浅海分布的大量环岸珊瑚礁,发挥着维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海岸的作用,与鱼、贝、藻、鸟等构成了三亚绚丽多彩的热带风光。70年代以来,三亚近海的珊瑚礁被当地群众滥采乱炸,用来制造工艺品、烧石灰,破坏较为严重。为保护这一独特的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国务院于1990年9月批准建立国家级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包括鹿回头半岛—榆林角沿岸区、东西瑁洲沿岸区、亚龙湾区,海域面积55.68平方公里。上午10时许,邹家华一行登上游船,前往亚龙湾海底世界,考察那里的珊瑚礁保护情况。闷热的船舱令人汗如雨下,邹家华一边擦汗,一边认真听取三亚市海洋局负责人介绍情况。当他听说近年来珊瑚礁保护管理处依照《海洋环境保护法》、《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三亚珊瑚礁保护区的布告》等法律法规,开展珊瑚礁的研究、保护工作时,连声说:“保护海洋环境,于海南事关长远发展,不可忽视!”
  潜入海底的观赏船,舱窄温高,舷窗外成群的斑马鱼、翡翠鱼、燕尾鱼在大家面前畅快地游动。当船上工作人员介绍被炸坏的珊瑚礁时,舱内沉静了许多。大家不约而同地注意到:这里的珊瑚分布并不密集,其间有处处光秃秃的海底岩石,那上面原有的珊瑚已被炸掉了。据专家介绍,珊瑚虫一年才长2—3毫米,珊瑚礁长成要花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原状。
  接近中午时分,检查组返回海岸。途中,邹家华对周围的人语重心长地说:“珊瑚礁作为一种宝贵的海洋资源,不仅能够维护近岸海洋生态,而且对保护海岸、沙滩有重要作用。群众采炸珊瑚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珊瑚礁了解得太少。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制止破坏珊瑚礁的行为,另外还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和教育。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正确、科学地认识、研究,才会更好地保护给我们带来巨大财富的海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