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加快经济发展 创造就业岗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加快经济发展 创造就业岗位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 曾培炎
  ●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提供一百二十五万个新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速度只有保持在百分之八或更高一些,才能基本满足新成长劳动力和其他方面对就业的要求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如果第三产业就业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分别增加九千二百万和三亿个就业岗位
  只有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大决策。这不仅是对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良好发展势头、顺利推进各项改革的宏观要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1991年到1998年的7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加1400万人,7年累计增加980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非农产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
  “九五”后三年,我国城镇每年将新增劳动力700多万人,下岗职工也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而继续增加。另外,农村劳动力也将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下继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经济增长速度只有保持在8%或更高一些,才能基本满足新成长劳动力和其他方面对就业的要求,有效地缓解全国的就业压力。
  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90年的61.1%,下降到1997年的49.3%,降低了1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就业总人数减少了4100万人;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由21.4%提高到23.9%,仅提高了2.5个百分点,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明显减弱;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8.5%提高到26.8%,提高了8.3个百分点,就业人数总量已超过第二产业。7年间,第三产业新创造就业岗位6800万个,超过同期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5700万人,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慢,1990年到1997年,三产年均增长速度为9.4%,低于二产15.7%和整个国内生产总产值11.2%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2.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35%的水平。1997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仅为26.8%,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70%的水平,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平均水平。据测算,如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水平达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可分别增加9200万和3亿个就业岗位。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今后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
  当前,搞好劳动就业宏观管理,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第一,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并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第二,在确定经济发展的重点时,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要求。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引导、支持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第三,搞好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同就业目标的衔接、协调工作。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第四,加快建立现代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原则,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