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阅读
  • 0回复

领导的好助手妇女的“娘家人”——记山东省宁津县计生协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领导的好助手 妇女的“娘家人”
  ——记山东省宁津县计生协会
  刘蔚
  “过去东游西逛十几年,外债欠下两万元;现在‘协会’帮我种大棚,还清了借款还有存钱。”这是宁津县柴胡店镇西店刘村村民梁书起自编自唱的小调。他所说的“协会”,指的是该县遍布各村的计划生育协会。近日,笔者在山东省宁津县看到,这里的计生协会不仅把计划生育工作当做重要任务来抓,而且还做到了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和与建设文明幸福的家庭相结合。
  心连心情感深
  宁津县的计生协会始建于1987年,然而,计生协会真正从“墙上协会”、“纸上协会”到发挥作用,还是近两年的事。
  说起计生协会的作用,各级领导干部体会最深。张宅乡红庙李村支部书记张国华说:“计生协会好比水,村支部书记好比鱼。在计生协会的帮助下,谁家该生、不该生,谁家该采取什么避孕节育措施,群众和她本人都很清楚,各会员小组也很清楚。到了时候,她本人就自觉自愿的该落实什么措施就落实什么措施。”
  在宁津,计生协会是领导的好助手,是妇女的“娘家人”。协会本身是一个群众组织,会员和群众在一起容易沟通。计划生育政策往往是在聊天、劳动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渗透人心。改变了过去计划生育工作“支书在喇叭里喊,计生主任到家里催”的局面。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又通过协会准确地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为政府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找到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在各级政府和计生协会的努力下,宁津县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97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到98.39%,晚婚率达到99.38%,晚育率达到94.87%。
  手拉手共致富
  计生协会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计划生育一项工作。他们除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外,还提供各种生产信息和技术,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
  1994年,王坚固村计生协会购进了30亩地的苹果树苗、20亩地的西瓜良种,分配给计划生育户,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村计生协会又和村干部确定了搞西瓜大棚,并决定由村计生协会负责统一组织销售。经过努力,全村建立了120个西瓜大棚,一年下来,一亩地一个的西瓜大棚,纯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
  宁津镇谢东村1995年新种植了500亩苹果,大家对果树的管理一窍不通,非常着急。村计生协会就从陵县特意聘请了6名技术员,为会员和群众传授剪枝、管理技术。协会还积极鼓励会员和计生户发展“种、养、加”和运输、机绣等项目,使全村80%以上的育龄妇女找到了致富门路。
  目前,全县共创办各类“三结合”项目2.3万个,吸纳4.6万名会员和计生户人员参加,年纯收入9861万元,参加项目的户均增收2000多元。
  宁津县计生协会帮助会员和计生户走致富路,让群众从切身的利益中体会到计划生育的好处,彻底摆脱“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使他们在少生之后富裕起来,自觉自愿地来支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身边人说身边事
  “宁津人民奔小康,少生孩子种棉桑”;“宁津人民要想富得快,少生孩子多种大棚菜”。在宁津,很多人都能说出几段这样的顺口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基本国策的理解,用自己的曲调唱出真情,是计生协会帮助群众提高认识的又一新招。
  自编自演、自拉自唱是各村计生协会的拿手好戏。小品、表演唱、山东快书,拿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大家,大家爱看、爱听,又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寓教于乐。谢东村的吴立华,在村计生协会的帮助下,把“牌友”变成了“戏友”,每天晚上准时为村民演上一两个小时的计生节目,风雨不误,从不计报酬,村里人感叹地说:“以前打麻将为几角钱就吵得翻天的郎当嫂,如今也变成无私奉献的活雷锋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