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干红 红到何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5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干红 红到何时?
  干红:时尚风景线
  干红葡萄酒虽然对很多中国人还比较陌生,但却是西方人餐桌上的必备之物。法国人每人平均每年饮用几十升干红。两年前,韩国报纸披露干红葡萄酒有抗癌之功效,立刻在该国掀起了干红消费热潮。当然,这股浪潮不可能不影响到对外开放的中国。
  1997年我国干红销售量升至近4万吨。今年春节期间,目前居干红销量首位的张裕干红葡萄酒在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竟然脱销。干红的流行反映出我国的饮食文化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在解决了温饱以后,人们更注重饮食的养生之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方式已不再畅行,豪饮、海量也已不值得称道。90年代以来,我国饮酒习惯已经由高度酒转变为低度酒,就反映出这种变化。干红酒的流行很可能会成为由白酒向果酒转变的开始。从喝干红开始,饮酒就不会轻易变成酗酒,高雅文明的饮酒方式会带动生活品位乃至人的文明素质提高。
  干红生产厂家:分我一杯羹
  资料表明,目前外国原装干红的平均进口价格每0.75升为12.7元人民币,市场零售价平均高达200多元。如果用进口葡萄原酒分装其利润更是高得惊人。目前进口散装原葡萄酒的平均价格每0.75升不过4.2元人民币,而分装后在市场上的售价动辄一二百元。高利润引发了一场干红市场争夺战。现在全国的干红生产企业以及干红品牌都超过200个,但目前的市场容纳量相对来说仍是非常有限的。1997年全国国产干红销量两万多吨,其中,张裕干红4000多吨,长城干红和王朝干红各2000—3000吨,其他的厂家合起来卖了1万吨左右。而两万吨是什么概念呢?像具有张裕公司这样的生产能力的公司一家就足可以“包圆儿”。另外,众多的外国葡萄酒公司也一直看好中国这个市场。目前,已经有1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干红品牌进入中国。1997年我国进口两升以下的瓶装干红将近1万吨,比前一年增加了303.9%。
  干红生产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从原料到技术到生产都自成体系的葡萄酒传统酿酒企业,以张裕公司为代表;另一类是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建立起来的合资企业,以长城和王朝公司为代表;第三类是作坊式的或由白酒企业转产而来的,其中一些企业靠购买葡萄汁发酵或直接进口散装原酒装瓶出售。
  干红:市场也有苦涩
  据了解,我国干红生产目前过于分散,需要适当集中,以形成竞争优势。一些企业原本不生产干红,所以既无稳定的资源,又无可靠的技术,更无足够的资本。酒类产品市场的形成和稳定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让消费者认同并建立忠诚度。建立忠诚度首先要有稳定、过硬的质量以及优良的服务。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干红有的是从别处购进葡萄汁发酵而成的,有的干脆就进口劣质原酒冒充高档干红,这样的酒怎么保证质量?最近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对葡萄酒进行的抽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降低葡萄酒原料含量。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质量控制不严,造成产品感观不合格,有的铁含量超标,有的酒精度与标注不符。还有一批小企业专门从事制造假冒伪劣葡萄酒。我国的干红市场仍处于发育阶段,很不稳定。出现假冒伪劣干红,势必会打击消费者的购买欲,阻碍干红市场的进一步发育,正规的干红生产企业也会因此受到拖累,后果不堪设想。
  还应该指出的是,酿制1吨葡萄酒至少需要0.07公顷的葡萄原料基地。1997年我国的葡萄酒总产量突破30万吨,而专门用于酿酒的专用葡萄品种生产基地只有1.33万公顷,计划到2000年增加到2万公顷,而葡萄酒的年产量也将达到50万吨。由此可见,专用葡萄的缺口很大。据调查,现在的葡萄酒加工原料中,只有10%是专用品种,90%都是鲜食品种或兼用品种。还有一些企业四处抢购专用葡萄,造成葡萄提前采摘而影响质量。这样既降低了干红葡萄酒的质量又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而且这些干红的口味很差,在当前我国消费者对干红应有的口味还不太了解的情况下,会挫伤消费者饮用干红的积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