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义务“下岗职工培训班”不该如此冷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7
第10版(社会周刊·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义务“下岗职工培训班”不该如此冷清
  如何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重新上岗,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重庆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特点,共青团重庆市委要求各高校开展援助下岗职工活动。于是,一场“百班百户,十系十厂”情助下岗活动在西南师范大学开展起来。按理说,前来接受培训的人应该很多,然而笔者在西南师范大学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情景。
  西师计算机科学系和城市环境保护系四处派人或以邮寄招生简章的形式联系下岗职工较多的企业,愿意无偿为他们提供计算机DOS、WPS以及Foxbase等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其中与重庆某厂已联系就绪,单等对方安排职工来听课,但因对方厂长出差未归,一直无法启动。
  西师外语学院为下岗职工进行英语口语、听力、基本读写能力的培养,刚开班时学员热情蛮高,仅一个中级班就招收了四五十名学员,但几十天下来,只剩下十几个人了。西师成人教育学院面向下岗职工义务培训“家电维修”、“烹饪”等技能,只“觅”得25名学员。这样的情形在其他院系也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心理因素作梗,主动性差。这些下岗职工大多是40多岁的中年人,他们对自己再学习的能力表示怀疑,自己先打退堂鼓。另外,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他们渴望稳定,寄希望于无止境的等待,幻想有一天能重新上岗或转岗,不能坚持学习,缺乏耐心。
  社会重视不够,有关部门领导、组织力度不够。劳动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完全深入到下岗职工较多的厂矿中去,没能很好地组织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
  对“义务”不太信任,对“教师”的能力持怀疑态度。面对去企业宣传、招生的西师学子,下岗职工一听是“义务”性质的,马上心存疑虑,不愿报名。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当解决下岗职工的思想问题,让他们转变观念,由原来在国有企业中的“要我干,要我学”向“我要干,我要学”转变,要彻底打破他们希望不经过学习而靠运气再上岗的幻想,使他们明白,如果不学习技能,不思进取,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通过“教师”的现身说法鼓励他们掌握真才实学。除此之外,各地民政局、居委会也应及时对下岗培训予以支持,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再就业培训中去,以期早日上岗。
  西南师范大学
  刘帆 陈敏 叶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