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不穿鞋”与“没鞋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8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不穿鞋”与“没鞋穿”
  □成尚城
  据说在太平洋上的某一个岛屿,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岛上来了两个分属英国和美国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分头在岛上跑了一圈,发现居住在该岛上的人都没有穿鞋。于是,第二天便各自给工厂发了电报。英国推销员的电文说,“此岛上的人不穿鞋,我于明天飞返。”美国推销员的电文是“此岛上的人没鞋穿,皮鞋销售前景极佳”。第二天,英国推销员飞离此岛;美国推销员则留下来,并且打开了皮鞋的销路。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当前农村卖难的问题。
  近年来,农产品市场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重大变化,过去一直紧缺的粮食、蔬菜、肉类等大宗农产品普遍丰裕。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农民朋友误以为农产品多得不得了,甚至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也觉得农产品市场已经饱和,农民种什么都难以赚钱。
  农产品是多了,还是少了?种田是没有甜头,还是有很深的文章可做?有两件事很有说服力。一是一位韩国商人想从某省进口一大批红富士苹果,要求每只苹果重量在225克至250克之间,果形圆整,成熟度一致,色泽鲜艳,甜度高,水分足,农药用量不超过5次,而该省生产的苹果无法满足韩商的质量要求,特别是农药用量严重超标,在苹果大丰收、乃至卖难的情况下,这笔送上门的生意也只好作罢。另一件事是美国百威啤酒中国分公司想采用中国产的大米作酿酒原料,美商出价较高,但对大米的质量要求也极其苛刻,要求大米水分含量极低,但烘干时又不能有一点热伤,还要无污染,无杂质,无色差。结果,只有少数地方能供应一部分达标的大米,其余大部分还得从美国加利福尼亚进口。
  由此可见,当前农产品卖难并不完全是生产超过需求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产品质量差,产销不对路造成的。因此,帮助农民朋友走出农产品卖难的误区,正确认识农产品卖难的原因,就显得特别重要。首先,应该让农民懂得品种好、质量优的农产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解决农产品卖难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步从产量型、粗放型走向质量型、效益型。其次,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服务。质量型、效益型农业,说到底就是高科技农业。只有帮助农民掌握了一定的农业科技知识,才能保证农产品品种好,质量优,产量高,销路畅。同时,还要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要让农民随时了解国际国内市场行情。诚如是,农产品销售就不会那么难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