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也说羞耻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6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议论风生

  也说羞耻感
  陈鹏
  五千年的文化给泱泱中国和华夏子孙带来了很多传统的美德,而纵观中国千百年的历史,羞耻感可谓是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大浪淘沙而代代相传的品德之一,于是乎有了“吾日三省吾身”的教育,也有了“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的感慨。
  捡我们身边的例子说,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孩子长到一定的年纪时,就不愿再穿开裆裤了。原因就是除了人与生俱来的先天意识外,与后来的道德教育很有关系。
  按理说,无论是在孩提时代父母的谆谆教诲,还是在上学后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或是在工作、入党等重要时刻组织上给予的劝导……在这个礼仪之邦里,在中华文明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接受过太多关于羞耻感的教育。然而一个个事实又活生生地摆在我们面前令人费解:
  山东泰安市原市委书记胡某,对自己大肆收人财礼、无视法纪、没有原则等行为称作“礼尚往来”、“区区小节”、“无足挂齿”;河南某企业濒临倒闭,连发给工人生活费都困难,厂长却吃住奢靡、派头十足,扬言:“现在哪个企业家不是如此”;广西北流市原副市长梁某,身为党政干部,因为嫖娼被曝光后竟然恼羞成怒,要与记者对簿公堂,言称要为自己的“形象”讨个“说法”……
  无论是听到这类传闻或是见报载此等事例,都会给人一种感觉:现在为何有了这种寡廉鲜耻之人?
  记得大文豪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人感到羞耻更起作用了。这常常是人走上新的道路的起点。”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也曾说过:“不论用什么方法获得名誉,如果后面没有品格来扶持,名誉终必消亡。”的确如此,羞耻感作为品格的一部分,以一种天赋的品性存在于社会、家庭的每个方面和每个层次。羞耻感的保持及强化与弱化虽说受周边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取决于自身的因素。而羞耻感的变异又决定了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基本态度和最终结局。君不见,人若有耻,时时会以耻衡量自身的行为和修养,会养性、谨言、慎行;无“耻”,则无所顾忌而胆大妄为、无法无天。如此看来,我们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加强“羞耻感”教育,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