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溥杰先生几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6
第12版(副刊)
专栏:

  溥杰先生几件事
  艾实
  最早听到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的名字,是听说先生在“文革”期间遭遇抄家时,为保护爱妻挺身而出:“谁在耍野蛮!……跑到这里来胡闹?”一声断喝,竟使天不怕地不怕的红卫兵对其刮目相看,居然收兵了。
  粉碎“四人帮”后,我家中的长辈们开始和溥杰先生恢复了联系。有一天,一位日本人突然找到我家,说是溥杰先生介绍来的。原来,这个日本人的父亲是我祖父的兄长,自幼被一个日本人收养,收养他的人在去世前,将他的身世告诉了他,于是他来到北京,找到溥杰先生请求帮助,溥杰先生热情地接待了他,并告诉他我祖父的地址。我的祖父很清楚这件事,告诉了他当时的许多真实情况,帮他与在北京及东北的弟弟们取得了联系,使他和家人得以团圆。他说:“在日本,溥杰先生有着很高的声望,来中国前人们告诉他,到北京,溥杰先生会帮助你的。”通过这件事,使我在崇敬溥杰先生的同时,渴望着有机会一瞻先生的风采。
  由于先生的书法造诣名扬海内外,许多书法爱好者及机关单位都渴望得到先生的墨宝。先生也常常为此而忙碌不堪。一次,我的一位同事托我引见他去见溥杰先生,目的是为单位的客户求一幅字。同事一再讲:“只要求到字,花多少钱都行。”考虑到先生公务繁忙且体弱多病,我回绝了此事。但没几天,同事便求到了溥杰先生的字。同事对我讲:“敲门进院见到先生一说,先生马上就写了,一点架子也没有,并且不要钱。”
  “矢当珍此桑榆景,尽我余龄觅寸阴”,这句诗是先生在晚年认真履行人民代表职责,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为做好民族工作贡献力量的真实写照。在1991年的满族联欢会上,我终于见到了溥杰先生。当时我和家中的几位亲戚所坐的位置就在溥杰先生旁边,于是我请姑姑带我去见溥杰先生。没想到先生见到我这晚辈时竟站起来握手并对我说:“你祖父和我有几十年的交往,按辈分我长一辈,但他的年龄比我大。”我想到溥杰先生是被秘书搀进会厅的,我忙请先生坐下。此时一位记者走来,为先生拍照,先生和我们合影留念后仍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等情况。看到已是八十四岁的先生那疲倦的脸色,我醒悟到,先生是为了使参加大会的满族同胞们尽兴,才抱病到会的。果然,先生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不一会儿就被身边的工作人员搀出了会厅。那天,北京的上空飘洒着洁白的雪花,空气也格外清新。
  夜已深沉,万物寂静,望着与先生的合影,我久久地思索着。先生从封建皇族成员转变为新中国公民进而成为人民政权最高立法机关成员,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改造社会、团结各阶层人士的伟大气魄和宽广胸怀;同时也表现了先生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品德。
  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先生生前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改革开放。今天的大好局面,也正是先生所期待的。如先生能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