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香江涌动科技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5-27
第11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香江涌动科技潮
  本报记者 陶世安
  香港回归以后,虽然遇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强烈冲击,却依然充满生机。这场金融风暴让东南亚经济体系损失惨重,香港由于经济基础稳固、有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及稳定的银行及金融措施,加上祖国内地的支持,相对地受到影响不大,作为亚洲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信息中心的地位没变。当亚洲不少国家的货币贬值百分比达两位数字时,港币只贬值0.03%,香港金融稳定如昔。香港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济发展遇到运作成本和环境、新的发展动力和出路等问题,进入了调整期。
  香港特区政府和港人正利用进入调整期的间歇,全面而深刻地思考着未来的经济发展路向。他们看到,香港现有的经济结构过于依靠房地产、金融服务业和贸易,这会使原有的一些优势渐失,需要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调整,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让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进一步结合,转向高科技产业化,实现经济转型,探索出香港持续发展的道路。
  正如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所说,香港应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是香港的前途所在。香港如果只停留在商业、贸易、金融、房地产和少数传统产业上,到了下个世纪,经济就可能衰退。道理很简单,600多万人口,总不能都靠做生意。这种看法已渐成港人的共识。改善香港的经济结构、发展高增值产业,已成为香港的舆论主流。
  行政长官董建华去年10月在特区政府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高科技、高增值产业来保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后劲。其后又采取了一连串的举措。
  今年1月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在位于九广铁路沿线的大埔兴建科学园。科学园的建立将使香港科技界有个开展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实践园地。大埔是香港工业比较集中的新市镇,拥有多座工业大厦。科学园占地22公顷,分三期开发,首期投资36亿港元,预计2001年下半年落成。它将按商业性质运作,协助香港工业迈向先进科技,推动高增值工业发展,刺激更多科技密集活动。这个科学园设立管理公司,负责整个科学园的规划、发展和管理。政府在批出地价时,只收取象征性的地价。这是香港发展经济政策的一大突破,是政府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科学园在选择项目时,打算扬长避短,对与国际起步水平差不多的项目加大投入,抓紧进度,这样经过5年到10年时间定能大展鸿图。
  3月份特区政府成立了香港发展策略委员会,就香港怎样实现长远发展,如何走向高增值,如何与邻近地区合作等,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特区政府作出有利于提高香港竞争力,增强经济活力,提高整体科技水平的决策。这个委员会当月提出的发展策略报告,已得到特区政府批准。报告采用假设香港人口到2011年达到810万,以广东省和其他省份作为香港经济发展腹地的方案,勾画出香港继续成为区域和国际的“理想之都”的美好前景,为香港提出了一个中短期正确发展的目标,有助于香港进一步确立与国家整体规划相适应的长远发展策略。
  3月20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成立集合美国著名科学家田长霖、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及香港杰出学者、工商业巨子的行政长官特设科技委员会。它的成立源于去年10月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宣布成立一个高层委员会,着眼于短期高新科技转化为产品,就如何使香港成为一个产品创新中心提出意见。委员会特别研究如何鼓励大学研究专才、工商界和顾客三方面进行更多的交流,借此推动创新,以及把科技发展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就香港如何善用内地专业人才和科研成果提出建议;还就香港如何充分发挥资金充足、信息发达、高度自由开放的优势,加强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识别与响应能力,迅速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提出意见。这展示了特区政府以科技为龙头带动百业同兴的新思路。这个委员会目前正在香港和海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准备在今年内提出一份具体、完善、操作性强的报告。
  海外舆论关注着这些新变化,认为香港在炒楼炒股之后炒热高科技,必将注入新的发展活力。香港有独特的条件,港人平均素质高、头脑一向灵活,加上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效指引,以及有中国内地做强大后盾等,一定可以寻找出一个有香港特色的新科技产业模式。香港会在5到10年内发展成为以高增值产业为本的世界创新科技中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