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大童装:被市场冷落的角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1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大童装:被市场冷落的角落
  孟兰云
顾客遗憾
  北京西单购物中心的童装专柜,有一位先生挑选大童装。服务小姐拿来一套墨绿色带小翻领的童装,他上下打量一下:“样式太老了,怎么都一个模样?”他告诉笔者,他从武汉来京出差,想给15岁的儿子买件衣服,儿子长得细高,转了几家商场也没找到合适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真难买衣服”。
  笔者又转了北京的赛特、燕京、前门商厦等几个大商场以及一些自由市场,发现少男少女的服装比起婴幼儿服装逊色多了,不但比重偏小,且样式单调,没有个性特点,尤其是男童的服装更是少得可怜。
  厂商为难
  西单商场童装部的扈文刚先生说,并不是商家进货少,而是厂家生产得少。12—18岁这个年龄段的服装属中童装或少年装,在颜色、面料、款式、价格上都不好把握。少年装的用料接近成人,但价格又不能达到成人装的价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心理状态还有儿童的特点,加上发育情况千差万别,偏胖、偏瘦的儿童也不少,所以设计难度较大。北京原来有一家专做少年装的“黎黎少年”,现已改做校服。
  对中童服装稍有侧重的北京兰帝童装公司的吕先生说,少年装成本高,厂家一旦设计不对路,容易造成大批产品积压,所以许多厂商都改行了。但现在也有一些改做大童装的,上海的“沙菲尔”、“皮尔·卡丹”大童装做得不少。“兰帝”也在朝这方面努力,寻找突破口。
  如何“接口”?
  穿校服、运动服似乎成了学龄儿童的“特色”和“专利”,本应是花季的少男少女,却往往穿得呆板、单一,失去了应有的多姿多彩。谁来为受冷落的大童装填补上“断层”?
  一面是成人服装市场供过于求,一面却是大童装市场的冷落。能否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寻找一个“接口”?服装业高利润的年代早已过去,断层处的大童装虽然利微、风险大,但只要选准了切入点,应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市场。过去那种大批量的做法肯定不行,现在要分档细化,瞄准每一个年龄、每一种需求,这样做下去,必然会得到越来越多“小上帝”的青睐,微利也会变成厚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