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下岗开荒创新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2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下岗职工的故事

  下岗开荒创新业
  本报记者 刘亮明
  5月塞外,天空如洗,阳光尽情挥洒在泛绿的大地上。
  王玉梅站在刚浇完第二遍水的“绿得黑亮”的麦田埂上,眉开眼笑,掩饰不住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下岗是挑战更是机遇。没有这次机遇,压根就不会有我眼下创业的新天地。”
  王玉梅是内蒙古乌达矿务局职工,1996年1月主动要求下了岗。当时,矿务局考虑到她一家3口,儿子还在上初中,丈夫又是个经受10多年结肠癌折磨的患者,全家人节衣缩食,仍欠债3万多元,所以没有把她列入100多名下岗职工的名单。但王玉梅想:矿务局人满为患,亏损严重,再“瞎马踩住一条路”,死抱着铁饭碗,要摆脱家庭困境几乎不可能。迟下不如早下,不如抓住机遇,靠自己的双手,开出一条新路来,于是她主动提出了下岗要求。
  下岗后,矿务局分给王玉梅的是5亩林间地,零零碎碎竟有40多块。这还不算,地的土质极差,上边一层薄沙土,下边全是卵石和清水沙。不用说周围的人为王玉梅捏着一把汗,就连丈夫陈正君也不相信从未种过地的她“能在石头上种出庄稼来”。
  王玉梅横下一条心,当年正月十四就冒着塞外的严寒开始整地。每天早出晚归干得“两头不见太阳”,饿了就舀一瓢凉水,就着大葱吃几张冷饼。一个多月后,她硬是把地里的卵石、清水沙一担担送出去,把好土一担担挑回来重新填平,并把40多块碎地连成20多块整地。
  地整好该下种了,王玉梅从外地买回了小麦、玉米良种。因为不会种地,又没钱买农具、雇人帮忙,她就照着农业科技书,用锹、锄一畦一畦开沟铲穴把小麦、玉米和蔬菜种好。她的苦干终于感动了丈夫。有一天,丈夫拖着病弱的身子,特意为她做了烙饼和土豆炖红烧肉,步行近两小时,一路捂着给她送到地里。几个月里,她第一次在田头吃到热饭,百感交集的她禁不住哭出声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她的小麦、玉米亩产就达到550公斤和1000多公斤,套种的萝卜收了5000多公斤。
  成功坚定了王玉梅的信心。去年,她在种植的基础上,又开始搞养殖,买了6只小尾寒羊,还养了8头猪。一年下来,种养总收入万元以上。结果是,下岗两年,王玉梅还清了债务,在田边盖起了人称“创业窝棚”的简易住房,今年又建起了能养100多头猪的砖木结构棚舍,为了解信息还安了电话。
  “我和我爱人是心劲儿越干越足,思路越干越宽了。”王玉梅满怀欣喜地说。她今年按照种养结合的思路,又承包2亩地,种了2亩小麦,4亩多玉米,1亩多甜菜、蔬菜,还在林间空地上种了7个品种400多棵果树。准备再养50多头猪,并要试着引进宁夏的站牛。“收入几万块应该问题不大。”
  “她这步路是走对了。如果不下岗,还那么耗着,我家这日子早没法过了。”丈夫陈正君快人快语。
  王玉梅则深有感触地说:“生活多会儿也得靠自己。要是咱再早干几年,那会是啥光景儿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