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功在拨乱反正 业自开拓进取——缅怀老政委王平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3
第12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功在拨乱反正 业自开拓进取
  ——缅怀老政委王平同志
  王克 周坤仁
  今年2月8日下午,我们的老政委王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的去世,使我党失去了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失去了一位文武兼备、军政皆优的杰出将领,我们失去了一位敬爱的老前辈、老首长。此刻,我们怀着崇敬之情,深切缅怀王平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特别是他在总后勤部工作期间,为我军建设作出的突出贡献。
  王平同志从1977年底至1985年3月担任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党委第一书记。这段时间,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王平同志坚定地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不畏艰难,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清除十年动乱给军队造成的危害,为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我军后勤的建设与改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的功劳和业绩将永留青史。
  不负重托,彻底平反冤假错案
  王平同志党性坚强,思想敏锐,求真务实,勇担责任,具有开创新局面的魄力和胆识。“文化大革命”中,总后是被林彪、“四人帮”直接破坏的“重灾区”,冤假错案比军内其他单位都多。粉碎“四人帮”后,虽然开展了揭批查,但由于阻力很大,平反工作进展迟缓。中央军委叶剑英、邓小平副主席曾作过多次指示或批示,尖锐指出,总后的问题不解决,“甚至建立一个较好的班子都不可能”。王平同志上任后,大刀阔斧地从平反冤假错案入手,全面拨乱反正。他在深入调查中了解到,过去平反工作进展迟缓的主要原因,是帮派体系干扰和“左”的思想影响。针对这一情况,他和张震同志一道,坚持用军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统一党委“一班人”的思想,果断地把帮派思想严重的人调离领导岗位,同时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揭发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罪行,清除其影响。他还通过组织各级干部和群众参加全党全军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认清“两个凡是”的错误和危害,帮助大家充分认识彻底平反冤假错案,对于恢复和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党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文化大革命”中所立的专案,虽然都是以党委名义作的决定,但实质是林彪反革命集团“以人划线”的产物,有的是无限上纲、有的是纠缠历史旧账、有的纯属无中生有,是典型的冤假错案。因此,必须彻底予以平反。
  经过近10个月的艰苦细致的工作,1978年11月22日,总后党委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了一次有1.3万多人参加的平反大会,公开宣布将“文化大革命”中的113个假集团案全部撤销,为2754名受迫害的干部和群众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件事,当时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在解放干部问题上,更重要的是使广大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生动实际的真理标准教育,加深了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认识和理解。在被平反的同志中,不少是总后各条战线的领导,很多是老后勤。王平同志根据党的干部政策,主持总后党委妥善安排了他们的工作。这些同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后,成为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的骨干。1979年,王平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又主持总后党委对总后系统被错划为“右派”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人平反和改正。总后彻底平反冤假错案、积极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的工作,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王平同志在领导这项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雷厉风行的作风,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敬重。
  励精图治,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
  王平同志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担任过各级政治工作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他在总后工作期间,大力恢复和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研究探索新时期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广大政工干部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部队的思想政治建设,保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王平同志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广大官兵的思想和行动。王平同志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参加者,他对全会作出的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感到振奋,“看到了党的希望,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意识到用全会精神统一官兵思想和行动的极端重要性。会后,他即于1979年1月,主持召开总后党委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全会精神,并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通过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从僵化或半僵化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抓好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尔后,他又多次主持举办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读书班,用全会精神统一高中级干部的思想。在这期间,他还多次深入直属单位调查研究,了解官兵的思想反映,指导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把所属人员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1981年3月,王平同志主持召开了有军师领导干部参加的总后政治工作会议。会议用18天时间,总结了总后系统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情况,并对进一步清除“左”的思想影响作了部署。会上,王平同志力陈“左”的种种表现、危害以及产生“左”的错误的根源,反复强调继续清理“左”的思想的重要性。这次会议,为进一步统一高中级干部对三中全会精神的认识,为保证广大官兵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王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维护政治机关的威信。他针对被林彪、“四人帮”破坏所造成的政治工作职能弱化、作用扭曲、威信下降的情况,要求政治机关,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习惯搞运动的不良风气,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深入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上。要求政工干部要带头端正学风,彻底摒弃背警句、“走捷径”、“立竿见影”的形而上学做法,把功夫下在完整准确地领会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体系上;要坚持原则,敢于同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作斗争;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他还针对有些同志对新时期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的问题,亲自组织政工干部重新学习1944年毛泽东、周恩来参与修改,由谭政在西北高级干部会议上作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使大家认识否定“政治挂帅”,绝不是要否定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政治工作只有从“帅位”上退下来,才能真正把精力放在认真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充分发挥对业务工作的保证作用和服务作用。
  王平同志重视对后勤系统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研究。他从后勤业务门类繁多、人员层次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要求政治工作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改变“一刀切”、“一锅煮”、“上下一般粗”的做法,采取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方法,增强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他的倡导下,总后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既重视研究新时期政治工作的共性问题,还注重解决院校、医院、仓库、科研单位和运输、工程部队政治工作中的个性问题。他经常强调,院校、医院和科研单位必须保证5/6的时间用于业务工作,政治工作要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去做,政工干部要善于在业务工作的第一线开展工作。他要求院校的政工干部要跟班听课,工程部队的政工干部要跟班作业,汽车部队的政工干部要跟车上路,医院的政工干部要深入到病房。他指出,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官兵的真实思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王平同志还指示院校、医院、科研单位党委,要注意在专家、教授、教员中,培养一批思想工作骨干,鼓励他们用自己思想好、业务强、技术精的事例去教育、影响身边的同志。王平同志的这些意见,对恢复和发扬政治工作优良传统,提高政治机关和政工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倾心尽力,推进后勤建设与改革
  王平同志身经百战,深切地体会到后勤工作对保证战争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总后工作期间,既重视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我军后勤工作的优良传统,更着眼于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提高后勤保障能力,促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王平同志到总后以后,针对“文化大革命”给后勤部门带来的纪律松弛、制度不严、忽视基层、铺张浪费等问题,从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入手,推动全面工作。他主持总后党委根据中央军委提出的“坚持勤俭建军方针,加强后勤战备建设”的要求,把“勤俭办一切事业,面向连队,面向基层,一切为部队服务,一切为战备服务,加速后勤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为后勤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
  王平同志对贯彻勤俭建军方针和后勤工作指导思想抓得坚决,身体力行。他对部队中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和事,总是指名道姓、不留情面地严厉批评,并责令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同时,他要求有关部门通过规范各级财权,重申财经纪律,整顿财务标准制度,促使各级各部门依法办事,形成勤俭为荣的好风气。他还要求后勤机关和后勤干部要坚持原则,以身作则,模范执行和遵守财经纪律,当好家,理好财。
  他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根据一些军区领导反映后勤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主持总后党委作出决定,几次统一组织力量,对边防海岛后勤工作和仓库、医院等单位进行大检查,逐系统逐问题地研究情况,解决问题。1982年夏天,年逾七旬的他和洪学智同志一道,冒着酷暑,翻山越岭,深入后勤工程部队、汽车部队、仓库、医院等基层单位调查研究,实地解决问题,为广大后勤干部作出了榜样。这些调查,切实解决了基层单位急需解决的困难,在全军部队中提高了后勤工作的威信,对于改进机关作风,坚持“两个服务”,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为全面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王平同志为调整整顿全军后勤编制体制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他和张震同志的主持下,恢复了一度被撤销的各级后勤部司令部;恢复和组建了一批后勤分部、后勤院校和科研院所;统一了全军医院和疗养院的编制和医疗体制。王平同志对如何改革物资筹措体制的问题曾进行过大量的调查研究。1979年,他在下部队检查工作时发现,物资筹措中存在着机构重叠、管理多头、效益不高的问题。他认为,军队后勤物资筹措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既不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军队建设的需要。为此,他多次指示总后机关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先后与有关军区后勤部领导、总后机关有关业务部领导和总后各物资局领导多次座谈,探讨通用物资的统一采购、供应问题。
  王平同志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他在总后工作期间,把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作为拨乱反正的重要内容,把充分发挥科技干部在后勤建设中的作用作为重点工作。他对各级领导强调,作为领导干部能不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仅仅是个态度问题,首先是个政治问题。他调查研究去得最多的是院校、医院和科研单位,结交的朋友不少是科技干部。他非常关心科技干部政治上的进步。针对有的同志对知识分子存有偏见,他总是语重心长地说,科技干部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首先要看到他们的长处,重视发挥他们的长处,而不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压制他们成长。在他的关心下,许多具备入党条件的科技干部入了党,一批有管理才能的科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为在总后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在他的倡导下,总后大力宣传了中央军委命名的“模范军医”吕土才,“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大学生张华等知识分子中的英模人物,并多次召开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奖励在科学技术上有造诣、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干部。王平同志还十分注重改善科技干部的生活条件。他曾明确指示,凡新建的院校、科研单位,在建好教学、科研用房后,首先要建教研人员的宿舍楼,然后再建办公楼和行政干部住房。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成为总后各级党委的工作重点之一。
  1979年11月,王平同志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参与了军队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方针政策的制定。为使我军后勤建设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他与洪学智同志当面向邓小平同志建议,解决各级后勤主要领导参加同级党委常委的问题。这个建议得到小平同志的同意,并由总政治部专门下发通知,作为一项制度在全军贯彻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新时期军队后勤建设。
  王平同志对后勤建设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总是给予充分肯定,热心扶持,促其发展。80年代初,王平同志在广州调查研究时,了解到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专门开设华侨病房,受到侨胞赞扬,但军内的认识尚不一致。王平同志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认为这是一件符合改革开放方针的好事,既扩大了我军在海外的影响,又可以通过外汇收入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医疗技术。他鼓励一医大的同志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对不同的认识,要通过积极做工作,逐步加以解决。王平同志的支持,为华侨病房后来发展成为被中央军委命名的“模范医疗惠侨科”、为军队医院的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后,他又到一些科研院所和军需生产单位考察工作,对他们在保证完成军品研究、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发、生产民品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明确指出,这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具体行动,是军队类似单位改革的方向。
  王平同志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为我军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的高尚品格、革命情操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加强后勤建设和改革的巨大精神财富。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以王平同志为榜样,永远保持和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实现江主席提出的“保障有力”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