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青啤能否常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4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别管喝没喝过,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青岛啤酒,在国产啤酒中,享有这份殊荣的只有青岛啤酒。但——
  青啤能否常青
  本报记者 冉永平
  5月30日,在由经济日报组织的“青岛啤酒大名牌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记者了解到,牌子如此响亮的青岛啤酒也面临一个能否“常青”的问题。
  青岛啤酒公司总经理彭作义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世界名牌喜力啤酒公司的老板对青岛啤酒在国内2%多的市场占有率深感意外,按他们估计,这样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在国内至少应该占20%以上的份额。更出人意料的是,感觉上的“老大”,这两三年来,在产量、市场份额上都已经位居第二、第三,市场份额甚至逐年缩小(已由1978年的9.3%降到1997年的2.2%)。
  青岛啤酒过去几乎是独占高档啤酒市场,如今青岛啤酒已经陷入50多个国外品牌的包围之中,而且,这些国外品牌已经本地化生产,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由此看来,青岛啤酒的确面临怎么办、怎么发展的问题。
  金字招牌并不等于金子,金子要在市场中转化。对于青岛啤酒的发展有两条路:一是固守制高点,坚持高质高价,把利润做实;二是全方位出击,把市场做大。
  青岛啤酒选择了“大”,提出了“大名牌”即做大名牌的战略。这条路的选择来自他们对于啤酒市场“金字塔”特点,即中低档消费占90%以上的认识(其实多数产品都有此特点,唯程度不同而已)。
  重点发展中低档产品国内外都有成功范例。国内最大的燕京啤酒是低价位战略,目前已达到70多万吨的规模。世界最大的美国百威也是同样战略,其年产量1000多万吨,占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世界份额的8.5%。
  青岛啤酒目前的规模是41万多吨,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到2000年,青岛啤酒将发展到140万吨。这个目标已列入国家的产业规划。
  有专家认为,青岛啤酒做大占有天时地利。所谓天时,啤酒行业正面临着企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目前我国啤酒企业650家,80%在5万吨以下的规模。而5万吨是国际啤酒业的“关门点”。目前全行业亏损企业占总数的34.33%。竞争加剧成为行业内结构调整的催化剂。
  地利来自目前山东省方方面面开始逐步形成的共识。山东的啤酒产量220多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于13%,居各省之首。再加上拥有青岛啤酒这样的“龙头老大”企业,如果山东啤酒能加速企业联合重组,其竞争力可想而知。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专家称好事做好的关键是找到利益共同区,使大家都得利,而不是一方把好处占尽。道理简单,操作往往不由自主地走样。因此,专家提醒青岛啤酒公司和山东省,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
  此外就是要变名牌嫁接为名牌带动。青岛啤酒在1994年就开始国内扩张,先后收购扬州啤酒厂和西安汉斯啤酒厂,但结果均不理想,出现巨额亏损。专家分析,失败原因在于把名牌在扩张中的作用孤立化,做了嫁接忽略了带动。如收购扬州啤酒厂后,在管理、技术、工艺均不到位时,就换了青岛啤酒的牌子,结果可想而知。
  专家认为,由嫁接到带动是扩张理念的进步。也就是说,名牌企业重要的不是把牌子嫁接给被兼并企业,而是要带动它,使之脱胎换骨。
  据了解,基于这个思路,青岛啤酒已经成功收购山东的日照啤酒厂和平度啤酒厂,两次均实现当年见效。看来,有了这个开端,青啤做大不仅仅是思路,而且,青啤“常青”大有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