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民主日”的威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8-18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

  村民上访的多寡,是反映基层干群关系的“晴雨表”。沈阳市东陵区在农村开展“民主日”活动,带来新气象——
  “民主日”的威力
  本报记者 冯奎
  大家的事大家议
1996年初,东陵区英达镇20多人一连十多次到区政府上访。区纪委一班人在英达镇一蹲半个月,找到了村民上访的“根”。这些年来,有的村干部一直以为,我是村里的一把手,村里事我说咋办就咋办,钱我说咋花就咋花。工作中有了失误,群众提意见,他听不进,只好上访,矛盾上交。
  上访的根子找到了,除“根”的办法也有了。1996年6月,以“三公开、一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日”活动从英达镇开始试点,一直推广到全区近95%的村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成员在本村代表参加的村民会议上,一是把村里的政务说透:这一年都办了哪些大事小事,给村民一一交待;二是把村里的财务说清:村里的各项收支一笔一笔都要让群众心知肚明,特别是提留款、招待费重点讲;三是把家务说明,干部家里盖房上梁、娶媳妇等有没有收受礼品,等等。村民们当场提意见、建议,进行民意测评。
  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大伙眼皮底下,这回当着大伙面,干了啥,就得说啥,有些村干部坐不住了。长白乡一位村支部书记私心很重,村民们曾联名发出上访信11封。在“民主日”上,说到政务和财务,急得他一脑门子的汗。在代表的建议下,乡党委研究决定,宣布免去他的职务,并将继续调查他的问题。“民主日”上有一项内容,就是说清每笔招待费的理由,说不清的由自己承担。五三乡浑河堡村的一位干部有6000多元钱招待费在“民主日”上讲不出正当理由,最后都从工资中扣回。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农村开展“民主日”活动后,1996年招待费比1995年下降了40%,1997年比1996年下降了21%,今年上半年又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
  议定的事大家办
  “民主日”活动的初衷是要“两委”干部公开政务、财务、家务,目的是要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方面的监督作用。刚刚推行这项活动时,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民主日”不就是针对咱村干部来的嘛!两三年过去了,这些村干部却跑到区委、区政府说,当初没想到,“民主日”居然还给咱村干部带来了甜头!
  在五三乡南塔村的“民主日”上,村民们言辞激烈,提出要彻底“砍三刀”:第一刀是砍掉村干部批廉价副食品条的特权。南塔村是副食品基地,有大型的自动化宰鸡厂和副食品加工厂。每年为关系户、关系人批条至少损失50多万元。第二刀是彻底解决一人公费全家吃药的问题,每年可以节省近50万元的开支。第三刀是整顿全村80多个领导、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通讯器材。这三刀,村支部和村委会负责人早就想“砍”了,可因为有些村干部和村民肚里藏有自己的“小九九”,意见不一致,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这回在“民主日”上,村民们一是表示要对砍三刀这事一盯到底,二是表示自己决不走村干部的“后门”,不给村干部出难题。“两委”领导借机发力,统一思想,建章立制,三刀终于砍下去了。
  在东陵区采访,像南塔村这样借村民力、办村中事的例子,每村都有三五件。慢慢地,村干部和村民们发展了一种“理论”:以前只把村干部比作斜坡上球,认为有了“三公开、一评议”的“民主日”活动,多数村干部就不敢、不会走下坡路;现在看来,开展“民主日”的另一个作用是,村里不少“扯皮”的事,好比斜坡上的球,全体村民们都伸手撑一把,事情往往就办成了。
  从1996年算起,东陵区“民主日”活动,跨过三个年头,功能扩展了,内容增多了,活力越来越强了。在东陵区几个村的“民主日”上,记者看到:举凡党的建设、财务管理、村镇规划、水电设施、村办企业、土地使用、治安防范、移风易俗等都成了村民们热烈议论的话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