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档案馆里话沧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6-03
第4版(要闻)
专栏:

  档案馆里话沧桑
  本报广州6月2日电 记者范敬宜报道:今天下午,记者挥汗来到广东省档案馆,发现在宽敞的阅览室里,只有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认真查阅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学录,希望从中找到她们曾经在军校当过教官并参加过北伐的叔父的名字。
  记者诧异地询问档案馆负责人,查阅档案的人为什么这样少,他回答说,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历史性变化。
  这位负责人说,30多年来,档案馆经历过三次查阅高峰,最高的一次是“文化大革命”,那时成百上千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调人员涌到这里,每在档案里查到一个人名,就可能给这个人带来一场灾难。
  第二次是1977年至1979年全国平反冤假错案。这时馆藏的大量档案用事实为许多蒙受不白之冤的干部洗清了罪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第三次是1986年至1988年,为了把十年浩劫中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全国各地重新编史修志,档案馆再一次成为热点。
  从那以后,随着国泰民安,档案馆逐渐“冷落”了,经常到这里查档的多是正在撰写回忆录的老同志,或是海外归来寻根的游子。
  这位负责人说:“当然,档案馆的‘冷落’也提出了另一方面问题,那就是档案工作应该如何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档案馆一定会兴旺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